人民日报|李天来几十年致力于解决北方冬季“吃鲜蔬难”—— 一路向北的“棚菜人生”(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原题为_人民日报|李天来几十年致力于解决北方冬季“吃鲜蔬难”—— 一路向北的“棚菜人生”(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文章图片
李天来在观察番茄遗传转化过程、愈伤组织的发育情况和转化苗的生长情况 。
资料照片
文章图片
李天来在国外攻读硕士学位期间 , 查阅文献资料 。
资料照片
人物小传
李天来 , 1955年出生 , 1978年考入沈阳农学院蔬菜专业 ,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李天来是我国最早研究日光温室蔬菜设施的专家之一 。 为解决北方“冬季吃新鲜蔬菜难”问题 , 首创日光温室合理采光、蓄热和保温设计理论与方法 , 实现了在北方零下30摄氏度以上地区冬春季不加温生产果菜 , 并将果菜冬季不加温生产区域向北推移了300公里 。
盛夏之时 , 李天来和他的助手仍穿梭于教学楼和温室基地之间 。 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学楼三楼 , 各种功能实验室里设备齐全 , 过道上指示灯不停闪烁 , 一字排满了培养着各种试验材料的人工气候箱;温室基地的机械加工实验室里 , 现代数控机床飞转 , 加工着试验温室所需的各种构件……为了能实现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轻简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 李天来和他的团队争分夺秒 , 严谨地进行着第一代现代节能日光温室的研发工作 。
他 , 被人亲切地称为“棚菜”院士;他 , 40年来扎根黑土地 , 并取得累累硕果 。 “每一次蔬果冬季种植向北推进 , 我都感到无比幸福和欣慰” 。 向北 , 向北 , 再向北 , 李天来和他的日光温室技术不断挑战着蔬菜冬季种植的纬度和温度极限 , 把冬季蔬菜种植的“生命线”向北不断推移 。
“除了教书只有两个念头:科研 , 争取科研;学习 , 不断学习”
“苦不算什么 , 跟过去在农村吃的苦比起来 , 现在的任何苦都不算苦 。 ”这是李天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出生在辽宁绥中农村的李天来 , 十二三岁就开始下地干活 。 “跟着家里的大人们 , 扛着和自己几乎一样高的锄头下地” , 李天来回忆道 , “那时候 , 干活总比别人慢 , 但我干得认真、仔细 。 ”
1977年恢复高考 , 考不考 , 家境困难的李天来十分犹豫 。 “报吧报吧!”报考最后一天 , 公社教育组组长找到李天来 , 帮他在表格上填了两个志愿 , 并勾选了服从分配 , 赶上了末班车 。
李天来甚至不知道那两个志愿填的是什么 。 1978年春天 , 他来到了沈阳农学院(现沈阳农业大学) , 学习蔬菜专业 。 真学了蔬菜专业 , 李天来心里又开始犯嘀咕 , “种了这么多年地 , 以后还得跟土地打交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后 , 李天来觉得:“农业是越学越有意思 , 这其中包含着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壤营养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 ”
虽说是在上学 , 但李天来每天还是在田地里摸爬滚打 , 这也让他认识到实践与钻研的重要性 。 毕业时 , 他本想直接进入社会 , 干点实际工作 , 可偏偏被选中留校 。 李天来去找老师沟通 , 老师思来想去 , 还是觉得他更适合搞学问 。
“既然留在学校 , 除了教书只有两个念头:科研 , 争取科研;学习 , 不断学习 。 ”教学之余 , 李天来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 , 他经常到田里做实验、向农民学经验 , 想方设法解决农民在种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
- 人民日报|2025年之前全世界都能享受北斗厘米级服务
-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 人民日报|大连疫情溯源:境外输入引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 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频道|大连:未发现本次疫情与近期北京新疆病例有关联
- 人民日报海外版|如何给孩子选书?家长忧心忡忡,专家提倡分级阅读
- 人民日报海外版|媒体关注家长选书难:有些童书不适合孩子,专家提倡分级阅读
- 人民日报客户端|“红通人员”曲志林回国投案,并主动退缴赃款
- 人民日报|银保监会风险提示:警惕借金融创新之名搞非法集资
- 人民日报海外版|进博会报名火爆传递两个信心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