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秀场”到“带货”,电商直播的春天是否已到来?( 二 )

  随着近几年电商直播的兴起 , 直播行业逐渐走向分化 。 区别于此前以才艺表演、电子竞技等为主要展示内容的秀场直播 , 电商直播强大的变现能力使其迅速成为各大平台的新宠儿 , 各路资本迅速进入了“跑马圈地”模式 。

  江西一家旗下常驻主播超过两百名、网络签约主播上千名的传媒公司负责人罗涛告诉采访人员 , 从创业之初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 企业只用了短短两三年时间;营业额也从最初的近乎为零迅速攀升到千万元级别 。

  对于行业未来 , 罗涛信心满满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打算在全国开设十余家分公司 , 并已经在着手准备相关工作 。

  “疫情将电商直播加速推到了前台 。 ”罗涛认为 , 疫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 电商直播也将成为电子商务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热度蹿升 , 很多主播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 从事直播行业两年多的刘婷告诉采访人员 , 大部分中小主播挂靠在一些非正规的企业或工会下 , 保底薪资极其微薄 , 同时也没有五险一金等保障 , 一旦出现纠纷 , 很难维护正当权益 。

  “乱象也好 , 高收入也好 , 主要说的都是头部主播和机构 。 几个月或者半年就坚持不下去的小主播大有人在 , 行业流失率非常高 。 ”刘婷说 。

  与此同时 , 从业者在认同度方面遇到了一定的困境 。 “一方面 , 很多人用‘网红’等概念来称呼主播 , 认为这不是正当职业 。 另一方面 , 年轻人中想入行赚快钱的又大有人在 。 ”罗涛表示 , 这种割裂往往来源于公众对行业的认知偏差 。

  在吸引人才方面 , 行业自身也面临挑战 。 为填补空缺 , 在初期 , 部分电商主播由其他类型主播以及社交媒体平台内容创作者转型而来或兼职担任 。 业内人士表示 , 如今有销售工作经验、经济贸易知识背景、数据和市场分析能力等特长的才是电商直播团队的紧俏人才 , 然而真正符合条件的少之又少 。

  规范构建和落实仍需“踩油门加速”

  今年5月 , 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起草制定了直播购物行业团体标准《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 , 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7月1日 , 由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也正式实施 。

  《规范》指出 , 主播向商家、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等提供的营销数据应当真实 , 不得采取任何形式进行流量等数据造假 , 不得采取虚假购买和事后退货等方式骗取商家的佣金 , 并强调在网络直播营销中发布商业广告的 , 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各项规定 。 此外 , 《规范》还对网络直播营销平台、商家以及MCN等其他参与者 , 在经营资质、交易秩序、隐私信息保护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要求 。

  尽管上述规范并非强制性规定 , 业内人士以及消费者仍对此抱有期待 , 希望通过制定行业标准 , 使目前粗放式发展的行业逐渐走向正轨 。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欧阳爱辉表示 , 受疫情以及消费升级的影响 , 2020年上半年以来 , 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各行业推进复工复产、扩大销售渠道的有力手段 , 规范的制定和落实需要“踩油门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