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河南新闻|「中国梦·大国工匠篇」陶留海:拥有50多项专利的电网特种兵
百米高空 , 借助简单的辅助工具 , 穿梭于耸立的铁塔之间 , 带电检修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这样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的工作场景对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的陶留海和工友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
从业21年 , 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 , 实用新型专利39项 , 省公司级以上创新成果和科技论文奖50余项 , 中国电力创新奖等20余项 , 其主持和参加的带电作业先后填补了我国输电带电作业领域的8项空白 , 发明创造的多个带电作业工具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作为一名从普通送电工成长起来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专家 , 陶留海的职业生涯可谓在我国带电作业领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艺痴者技必良”
高空带电作业宛如在“刀峰上跳舞” , 危险性极高 , 我国电力领域像陶留海这样的带电作业技术专家少之又少 。
而实际上 , 1998年 , 从技校热动运检专业毕业的陶留海 , 刚进入电力系统工作时也仅仅是一名普通的送电工 , 根本谈不上“一技之长”和“技术创新” 。 但这名爱学习的年轻人坚信 , 只要肯吃苦 , 肯钻研 , 一定可以干出名堂 。
为了弥补自身在专业知识上的欠缺 , 陶留海白天干活时带着小本本 , 不懂的地方全就记下来 , 晚上再通过书本的学习把它们弄明白 , 实在不懂的就主动找到老师傅们请教 。
在工友们的印象中 , 买书、读书就是陶留海最大的爱好 , 一买就是一堆 , 一读起来就废寝忘食 , 经常回宿舍要拖到凌晨 。 熟读各种专业书籍的陶留海练就了一个“绝活”:不管谁问他带电作业的技术规范还是安全规程 , 他能明确告诉别人在书的哪一页 , 哪一行 。
“艺痴者技必良” , 多年的苦学和专注 , 也赠予这位青工丰厚的回报 。 2008年 , 年仅30岁的陶留海 , 就已经考取了高级技师资格 , 并被国家电网公司选树为首批生产技能专家 。
“不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人 , 根本不知道取得这个成绩有多难 。 很多人干了一辈子 , 也未必能取得高级技师 , 更别说陶哥这么年轻了 。 ”国网河南检修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高级作业员孙超感慨说 , 在我们心中 , 陶工一直就是传奇般的存在 。
如今 , 已经拥有众多荣誉和发明专利的陶留海不仅是国网河南电力输电检修专业的领军人才 , 还是国网河南电力唯一一个具备技术技能双专家称号的员工 。 在整个河南电力系统带电作业领域 , 提起陶留海 , 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他是我们的“守护神”
采访人员见到陶留海的时 , 他穿着那件电力工人“出镜率”最高的蓝色工装 , 两个眼睛仿佛放着光 , 三句话两句不离自己发明的那些“宝贝疙瘩” 。
走进陶留海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 展示台上琳琅满目的创新成果正是他多年来致力于带电作业技术创新的最好见证 。
“刚开始接触特高压带电作业 , 和很多青工一样 , 我也很害怕 , 当时心想 , 稍有不慎 , 不得电成灰啊 。 ”陶留海说 , 靠着无数次心理暗示和前辈们的经历安抚自己 , 他才逐渐摆脱了畏惧 。
这么多年来 , 陶留海也成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 累计实施带电作业450余次、3400余小时 , 所有作业均实现了零差错、零事故 。
但到了自己开始带徒弟 , 陶留海还是感觉身上的担子和责任一下重了起来 。 在每一次带电作业之前 , 尽管大家已经对操作规范十分熟悉 , 作为技术专责 , 他还是要组织大家召开技术交底会 , 仔细讲解怎么干 , 采用什么方法 , 使用哪些工器具 , 再三叮嘱危险点是什么 。
- 界面新闻除了看得见的,奔驰EQC背后还隐藏着这些“看不见”的豪华
- 中年北斗系统发言人答封面新闻:北斗定位精度最好可达1点几米
- 上游新闻|精度达到2-3米,北斗系统发言人:中国北斗攻克160余项关键技术
- 央视新闻客户端|昌平线南延新进展!“巨无霸”上清桥站明年底完工
- 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加坡要求部分入境者佩戴电子追踪器
- 看看新闻|高考女孩填志愿 30多位“爸爸”争相出主意
- 央视新闻客户端|教育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坚决杜绝录取通知书丢失损毁
- 央视新闻客户端|北斗系统工程新技术应用超过70%
- 央视新闻客户端|大连卫健委:未发现本次疫情与近期北京新疆病例有关联
- 央视新闻 供所有企业研制生产,北斗发布接口控制文件覆盖全部7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