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书画作品的必需

【印章:书画作品的必需】【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一枚名章 , 材质虽为普通玉石 , 然方寸之间可见其书法、刀法、章法气韵怡然 , 风骨颇佳 。
印章:书画作品的必需
文章图片
印章有名章与闲章之分 , 名章以姓名为主 , 闲章则往往以诗句、格言、自戒之词为主 。 中国的印章文化博大精深 , 源远流长 , 它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 。 从殷商的甲骨文、西周的钟鼎文、秦代的刻石文到如今的政府公章、单位公章、书画家印章 , 它们无一不见证着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与革新 。
刻制一枚印章不仅是技术活 , 也是苦力活 。 清代陈元龙在其编撰的大型类书《格致镜原》中记载了刻制印章的过程:“近刻玉章 , 并无昆吾刀‘蟾酥’之说 , 惟用真菊花钢煅而为刀 , 阔五分 , 厚三分 , 刀口平磨 , 取其平尖锋头为用 。 将玉章书篆文 , 以木架钤定 , 用刀随文镌之 , 一刀弗入 , 再锲一刀 , 多则三锲 , 玉屑起矣 。 但不可以力胜之 , 则滑而难刻 。 运刀以腕 , 更置砺石于旁 , 时时磨刀 , 使锋芒坚利 , 无不胜也 。 ”晚清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先生在《论封泥》中也说:“刀拙而锋锐 , 貌古而神虚 。 篆法体势方者 , 方易于劲 , 但方并非即是劲 , 故要得其方劲 。 圆易于转 , 但圆并非即是转 , 故又要得其圆转 。 有方劲而无圆转 , 近于犷悍 。 有圆转而失方劲 , 近于媚俗 。 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 。 故用刀要拙 , 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 , 用锋宜锐 , 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 ”通过所述足以见得 , 篆刻是一门非常精深的学问 。
明清以来 , 印章逐渐成为书画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书画家们不光要精通书画方面的理论和技巧 , 还要具备娴熟的篆刻技法 , 如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这样的书画大师 , 他们的印章功夫也很是了得 。 吴昌硕钟情石鼓文 , 深得其趣 , 遣书入印 , 自成一家 。 张大千以摩挲金石文字为常课 , 又多年临摹仿古画 , 故其印艺博采众长 , 神韵流动 , 放逸自然 。 齐白石篆刻技法的精妙得益于其对《天发神谶碑》和《祀三公山碑》的钻研 , 再加上他早年当过木匠 , 手腕力大 , 故制出的印章雄伟酣畅 , 与其直抒胸臆的艺术风格融为一体 。
历代文人墨客写的与印章有关的诗词也非常有趣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就在他的《戏赠米元章二首》中写道:“我有玄晖古印章 , 印刓不忍与诸郎 。 虎儿笔力能扛鼎 , 教字玄晖继阿章 。 ”据说 , 黄庭坚收藏了一枚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印 , 是汉代的铜质官印 , 上面镌有“玄晖”两个字 , 非常珍贵 。 为了表示对米芾儿子米友仁的喜爱 , 黄庭坚就把这枚方印送给了米芾 , 还建议他把方印上的印文取为米友仁的字 。 因为二人深厚的友谊 , 这件事后来还被传为了一段佳话 。
外行看热闹 , 内行看门道 。 小小印章 , 然并非书画之附庸 , 其早已自成体系与方圆 , 藏有乾坤之博大 , 内心之苍穹 。 印章之美 , 不光是艺术之美 , 也是人生之美 。 (文图:米广弘 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