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疫情冲击下全球化的嬗变与坚持

【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严重的全球危机 , 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冲击 。 这次疫情产生了深远、全面并具有世纪性意义的影响 , 世界既有的发展迹象或加快或出现转折 , 新的征象也会迅速显现 , 成为百年大变局中具有标杆意义的变化 。
疫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疫情冲击下全球化的嬗变与坚持
文章图片
傅梦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疫情暴发以来 , 要素自由流动的全球化陷入困境 。 全球化优化了各国资源配置 , 深化了国际分工 , 提升了人类福利 , 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 。 但非议全球化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息 , 近年来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甚至反全球化的声浪突起 。 这次疫情暴露出全球化的脆弱性 , 使一些人站到对全球化疑虑、彷徨甚至反对的一边 。 全球化面临节奏的调整与形式的嬗变 。
首先 , 全球产业链的调整难以避免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 停工、物流受阻突然造成产业链的断裂 , 漫长的产业链使处于链条沿线的国家或企业因为一个零部件生产环节的断供出现整体停摆局面 。 未来 , 尽量缩短产业链或使产业链围绕国家周边地区进行就近配置的现象势必显现出来 。
其次 , 部分企业向本土回归 。 疫情暴露了很多国家产业制造体系的短板 , 不只限于医疗领域 。 本届美国政府实际上一直在鼓励美国海外企业回归 , 以振兴实体经济 , 摆脱过度对外依赖 , 也有不言而喻的"去中国化"考虑 。 新冠肺炎疫情后 , 部分国家鼓励企业回归的政策力度会加大 。 一些国家在发展高新产业的同时 , 也会同步鼓励重建或振兴医疗等关系民生健康的低端、低利润企业 , 从而保证所谓的"经济主权"或"制造业独立" 。
再次 , 全球主义让位于区域主义 。 出于经济之外的政治、安全因素考虑 , 在一个威胁多元、利益不一、规则分歧突出的世界 , 追求大一统可能不再是主要大国的优先目标 , 虽然围绕利益、规则的博弈不会停息 。 美国从其维护霸权的战略目标出发 , 为减少对其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在经济、金融上的依赖 , 会加大实施脱钩或半脱钩的政策力度 , 并带动组成所谓以价值观为导向的经济伙伴体系 。 而中国等新兴国家将继续坚定推动全球化 。 在区域层面 , 区域合作会更加受到重视 。 新冠肺炎疫情后 , 各大国会加大区域内政策优惠 , 各方会加大对本区域的投入 , 区域合作将呈现深化发展势头 。
总而言之 ,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 , 全球化将出现变轨 。 冷战结束后 , 各国几乎无一例外地卷入到全球竞争与合作大潮之中 , 都在抢抓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 但在未来 , 对全球化的参与 , 各国会更加重视卷入的步调与方式的选择 , 更加平衡社会与市场 , 更加强调竞争公平 , 更需要面对公私企业并重 。
一是社会与市场协调 。 需要扬弃市场过度的逐利性 , 兼容社会发展的平衡 , 兼顾多数人对基本生活维系的诉求 , 并形成相应的政策配套 。
疫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疫情冲击下全球化的嬗变与坚持。二是竞争公平 。 在未来全球化发展浪潮中 , 竞争需要有更加宽容、更为公平的环境 。 发达国家将更多诉求公平贸易 , 不再愿意为发展中国家让利 , 不愿意接受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安排 。 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所谓公平 , 具有自私本性 。 发展中国家会更强调规则的公平 , 强调对不平等国际经济规则的纠偏 。 特别是一些新兴经济体会依据实力的成长 , 增大对规则重塑的影响力 , 以寻求建立稍稍有利的竞争规则 。 规则重构若要形成新的全球共识 , 需要发达国家表现出更大的宽容心态 , 否则只能是拆分现有制度框架 , 或者另起炉灶、分道扬镳 ,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