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显身手!抗洪救灾背后的“硬科技”( 二 )


作为水文水资源学院的院长 , 杨涛不仅仅要发展自己的专业领域 , 还要对接国家需求 , 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 , 不断研究和规划学科未来发展新方向 。 “多学科融合、跨学科交叉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 我们需要借助新兴学科发展的巨大动能 , 为水文水资源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 , 开辟学科发展新方向 。 ”杨涛说 。
7月19日拍摄的淮河王家坝闸(无人机照片)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黄博涵 摄
杨涛表示 , 目前他们正推进“水文学+信息技术”和“水资源学+新材料”的学科交叉研究 。 比如 , 手机信号经过不同空气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 依据信号强弱就能研判降雨、湿度、能见度、PM10、PM2.5等重要气象水文特征 。 杨涛说 , 一个城市基站数量数以万计 , 是一笔庞大的数据资源 ,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 , 就能实现水文气象智能与精细化感知 , 解决现有监测手段建设与维护成本高、站网密度低的突出问题 。 “水资源+新材料”则在解决水资源缺乏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 比如学习借鉴沙漠昆虫的特殊外壳收集露水原理 , 通过疏水材料和亲水材料收集沙漠中的露水 , 来实现干旱区饮用水生产 。
“探索往往伴随着风险 , 但科学研究只要是为了服务国家和人民 , 我们就不能停止探索的步伐 。 ” 杨涛深情地说道 , 中国不仅饱受水患之苦 , 也是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 , 只要是跟水相关 , 都值得去研究探索 。
【大显身手!抗洪救灾背后的“硬科技”】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