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观史海事|日军师团番号变化史:不是所有叫师团的都是王牌精锐

在日军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 师团作为战役和兵力作战单位成为日军陆军的主要构架 , 通俗的讲师团就是日本陆军当时常设的最高一级有确定的编制的基本战术单位 , 包含步兵、炮兵、骑兵、工兵、字兵和后勤辅助部队的合成型兵团 。 据不完全记载 , 从侵华战争到二战结束 , 日军共有123个师团投入对外侵略的战争当中 。
当然这123个师团当中战术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 这一点我们从他们师团的番号上看就能显现的非常明显 。
雨田观史海事|日军师团番号变化史:不是所有叫师团的都是王牌精锐
文章图片
二战中的日军剧照
第一级:甲类师团
常设师团:在日军的作战序列中 , 甲等师团其实一直是在变的 , 在战前的日军的甲等师团是分别为的第1到第6 , 一共6个师团 , 而到了卢沟桥事变前 , 日军已经将常设师团增加到了17个 , 分别是第1-12(含近卫)、14、16、l9、20师团 , 一共17个师团 , 除了靠近山地的北海道第7、金泽第9、善通寺第11师团为用于山地作战的驮马师团(全师团2.8万人)之外 , 剩下14个师团皆为用于野战的挽马师团(全师团2.2万人) , 挽马和驮马师团的差别 , 主要在于的炮兵和轻重兵上 , 驮马师团马匹为驮马 , 专门驮载和分解过的野战炮 , 因此马匹数量超过专门用于载重和牵引的挽马(部分挽马师团装备的汽车也优于山地作战的驮马师团) , 所需的人数自然也是要多 。 这一类常设师团 ,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日军第一等主力中的主力 , 不过有意思的是经常出工不出力的大阪师团也在常设师团里面 。
雨田观史海事|日军师团番号变化史:不是所有叫师团的都是王牌精锐
文章图片
挽马(左)和驮马(右)的区别
特设师团:这类师团是日军在进行淞沪会战开始后时候 , 手中兵力捉襟见肘 , 因而在这17个常设师团所在区域特招和原先日俄战争时期裁撤掉转向预备役的部队 , 这类师团一共有10个 , 分别为:13、18、101、104、106、108、109、110、114、116师团 , 其中这些代号为100以后的师团 , 就是原常设师团在其番号前加上1 , 由后备役或退役军人组成 , 如万家岭被杜聿明第五军痛打的106师团就是第6师团抽调精锐和后备军人组成 。 而13和18师团则是日军中的老牌“王牌部队” , 13和18师团是日俄战争和干涉苏联战役中战绩最为耀眼的部队 。 20年代因为裁军而被转入预备役(第13师团被裁 , 主要是当时日本一个县潜规则是只允许有一个师团 , 当时仙台已经有一个第2师团了 , 而18师团被裁也是福冈县已经有一个第12师团) , 虽然这些师团是特设 , 但因为其但其战斗力却和常设(甲等)师团相差无比 。
雨田观史海事|日军师团番号变化史:不是所有叫师团的都是王牌精锐
文章图片
在万家岭被薛岳伏击的106师团
特别是日军18师团 , 可以说是和第2和第6师团 , 并肩的常胜师团 , 他们在淞沪会战、广州战役、马来和缅甸战役中表现强硬 , 连续击败我军和英军 , 不过在缅甸战役后期他们还是败给了的孙立人将军率领的驻印军 。
对苏作战师团:在1939年诺门罕槛惨败之后 , 为了北进苏联对苏作战准备 , 日军在兵员素质最高的北九州特设了51和56师团(在缅甸给英军和远征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 以及为了对付苏联装甲部队而组建的关东军师团 , 包含14、24-32 , 一共十二个师团 , 这些师团和甲等师团相比装备甚至更好(为了对付苏联 , 这些师团新增了战车、炮兵等特种兵部队) , 比如在诺门罕被打残建制的23师团 , 为了一雪前耻 , 特地被编制成关东军中最精锐的机械化师团 。
雨田观史海事|日军师团番号变化史:不是所有叫师团的都是王牌精锐
文章图片
在诺门罕被苏军打残建制的23师团
因此日军的甲类师团应该为番号30以内(不含15和17) , 以及100-110以师团 , 这些师团都是日军王牌中的王牌 。
第二级:乙类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