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伊阙之战是白起军事崛起的开端,也是其战术特点淋漓尽致的展现( 四 )


秦昭王十三年 , 白起升任左庶长 , 领兵攻下了韩国的新城 。 白起这一次胜利也引起了当时世界格局的变化 。
为什么会打依阕之战?
秦国占领新城后的地势图
秦国占领了新城 , 便掌握了洛水、伊水两条进入洛阳盆地的河流 。 与此同时 , 新城作为滩头阵地使得韩国和魏国再无险阻可以守 , 秦国可以将手伸入汝水、颍水 , 并且通过嵩山山脉南部兵临韩国首都新郑和魏国首都大梁 。
新城被占 , 相对于韩、魏两国的大门被人一脚踢开了 。 虽然成皋此时在韩国手中 , 豫西通道的北部仍然安全 , 但是豫西通道的南半段已经拦不住秦国了 。
韩国在新城失守后 , 十分恐慌 。 于是向魏国求援 , 魏国本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 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 , 于是 , 魏国开始全国动员 , 组织了十万精锐联韩抗秦 。 而韩国更是倾尽国力组织了14万人由大将公孙喜率领 , 准备夺回新城!
韩、魏两家并不傻 , 都知道新城是西面最后的屏障 , 这块地他们丢不起 。 脱裤子的手都要碰到自己的内裤了 , 还不抵抗就没机会了 。
秦国十分在乎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西边的秦国对此战同样十分重视 , 因为他们同样明白新城这块地方对他们的战略意义 。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 , 国力强盛了 , 所以格局也就大了 , 一统天下变成了他们的终极追求 。 可是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老天爷给他们安排的枷锁 , 他们却总是无力打破(地理原因) , 或者说效果不大 。
早些年拼命夺下了宜阳、武遂、风陵 , 但随后又被那个“中原均势”的信奉者齐国搅合了 , 被五国联军打败在了盐氏 , 除了宜阳地区 , 又都被各国夺回去了 。 再往前数 , 就更可陈了 , 虽然看起来胜仗打了不少 , 但是步子却始终迈不开 。 秦国看起来像一只老虎 , 但六国抱在一起就是一只刺猬 , 只要你一张嘴 , 他们就把刺全部露出来 , 秦国无从下嘴 。 这次好不容易拿下新城 , 冲破了伊水防线 , 这是一个绝佳的跳板 , 决不能错失良机 。
秦国说 , 我终于出关了
当然 , 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 , 秦国要是丢掉新城 , 就丢掉了水运优势 。 这个因素看起来是隐性的 , 但是却是最重要的 。 因为战争中 , 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战场上的厮杀 , 而是后勤等辅助因素 。 没有了水运优势 , 秦国要翻山越岭行军、运粮、打仗、战胜六国 , 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
双方对于新城这块战略要地的争夺 , 直接导致了依阕之战的爆发 , 这一战也成了白起的成名战 , 自此之后 , “杀神”之名 , 响彻神州大地 。
依阕之战 , 一鸣惊人
秦昭王也曾犹豫过
这场会战 , 当时秦昭王看中的将领是向寿 。 向寿一直驻守在秦国东方最前线的宜阳地区 , 对当地山川地形也熟 , 军龄也高 , 经验也足 , 属于更方面都合适的老将 。 秦昭王准备让他带领十万大军迎击韩赵联军 。
从这个出兵人数 , 也能看出来秦国在豫西通道的前进有多么的困难 。 秦国的国力要远比韩、魏加一块多的多 , 但是 , 韩魏能出动24万联军 , 他堂堂军国主义大秦 , 只能拿出来10万人 。 不是说没有更多的兵力 , 而是再多了后勤就供不起了 。
但是 , 这个时候 , 秦昭王的娘舅魏冉说话了 , 他明确表示 , 希望前一年拿下韩城的左庶长白起担当此次东方阻击战的总指挥 。
魏冉再次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你是秦昭王 , 你会怎么选?一边是久经考验的一线指战员 , 一边 , 是年轻的军界新星 。 这就是考虑到一个人的气魄和抉择的时候到了 , 你愿意选择保守还是冒险?你愿意保今天还是赌明天?毕竟 , 这一战对于秦国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 而且白起当时并没有什么过多的经验作为支撑!
很庆幸 , 秦昭王的选择和历史同步 , 他选择了白起 。 至于他为什么选择白起?这里面是有学问的 , 可能是一种赌徒心理 , 也有可能是源于魏冉的政治压力 。 但不管怎么说 , 秦昭王和魏冉都是异于常人 , 而优于常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