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下|成语故事——舌卷齐城
舌卷齐城
【释义】比喻靠口舌之功取得胜利或功勋 , 亦喻能言善辩 。
【出处】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且郦生一士 , 伏轼掉三寸之舌 , 下齐七十余城 , 将军将数万众 , 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 , 为将数岁 , 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 , 从其计 , 遂渡河 。 "
【典故】郦食其在建议刘邦夺回敖仓后 , 被刘邦派往齐国游说齐王田广 , 劝其投降 。 紧接着 , 刘邦不知何故又派淮阴侯韩信 , 东进袭击齐国 。
文章图片
郦食其面见齐王 , 向其纵论刘邦与项羽的优势、劣势 。 他对齐王说:"项王言而无信 , 不可为伍 。 本来项、汉二王约定谁先攻人咸阳谁就在那里称王 , 可项王却背弃盟约 , 不让汉王在关中称王.而让其到汉中为王 。 不仅如此 , 项王赏罚不明 , 对有功之臣既不重用也不奖励 , 但对项氏家族不论有无功劳统统封爵厚赏 , 搞得民怨沸腾 , 谁也不愿为他效力 。 相反 , 汉王每攻下一座城池都要封给有功的将领 , 缴获的财物都分赠给属下官兵 , 和将士们同享其利、同甘共苦 , 天下的英雄豪杰、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劳 。 古人说得好 , 得道者多助 , 失道者寡助 。 刘邦必胜 , 项羽必败 , 大人归于刘邦是大势所趋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早点投降汉王 , 不仅社稷可保 , 大王您照样可享荣华富贵;倘若大王您不听劝告 , 最后不得不臣服于汉 , 那最先灭亡的必是大王您的齐国了 。 "田广听从了郦食其的劝降 , 便撤回了军务防备 , 大摆酒席 , 以示庆贺 。
韩信得知郦食其已说服齐王归汉的消息后 , 打算停止攻齐 。 其门下能言善辩的说客范阳人蒯通力劝韩信说:"将军奉命讨伐齐国 , 同时 , 汉王刘邦又密派郦食其游说齐王归顺 , 是不是汉王另有诏令让将军停止进军?"韩信答:"没有 。 "蒯通说:"既然这样 , 将军就不能停止进军 , 况且郦生不费一兵一卒 , 仅凭三寸不烂之舌 , 便取下齐国七十余城 , 而将军统率几万人马 , 打了一年多仗 , 才攻占赵国五十多座城池 , 您作为堂堂的将军 , 功劳反倒不如一个卑贱的儒生大 , 脸面往哪搁!"本来就对郦食其不服气的韩信 , 听了蒯通的游说--实际上是挑唆 , 便在夜幕的掩护下渡过黄河攻齐 。
【烽火连天下|成语故事——舌卷齐城】齐王听说汉兵来袭 , 错误地认为郦食其在麻痹、欺骗、出卖自己 , 便对郦食其说:"你若能阻止汉军攻齐 , 我便饶你一命 , 如不然 , 我就烹杀了你 。 "郦食其面对烹锅 , 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干大事业者不拘泥于小节 , 有大德的人不怕别人责备 , 老子受汉王之命来劝降 , 决不会违背使命去劝说韩信休兵!"齐王一怒之下 , 便烹炸了他 。
- 沅汰|鲁肃“榻上策”,“三国”谋士之谋划天下
- 鬼说天下|弱小的隋末割据势力梁师都为什么直到贞观年间才被消灭?
- 杜顾聊历史|袁绍不识人将他拒之门外,曹操却说得他便可平天下,三国最屈谋士
- 邓海春|魏有五子良将,东吴一方有哪些名动天下的猛将?,蜀有五虎上将
- 雪儿观天下|一酋长娶400妻,实行一夫多妻国家有哪些?,男人须娶3个以上老婆
- |诸葛亮果真能帮刘备一统天下?毛主席直言:从一开始就葬送了蜀国
- 科技论|为什么最后到死都没有统一天下,曹操雄韬武略
- 科技论|为什么统一不了语言呢?,秦始皇将天下一统
- 诸葛亮|诸葛亮果真能帮刘备一统天下?毛主席直言:从一开始就葬送了蜀国
- 活像一只汤姆猫|周天子是如何由天下共主之位跌落神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