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上海对标波士顿 生物医药迎来机遇期( 二 )


“原创新药的发现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源头创新不足 , 此外科技资源分散 , 难以形成创新合力 。 ”李佳表示 。 他认为 , 要解决原创新药和原创技术缺乏的问题 , 需要利用举国体制 , 建立起国家实验室 , 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 。
李佳向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介绍称 , 在近期新冠药物的研制中 , 上海药物所发现了三个新靶标 , 每个靶标完成了180万个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 , 耗资100万至200万元 。
他呼吁建立药物靶标大科学设施 , 从而提升原创药物靶标的发现和确证的核心能力 。 根据已经提交的规划设计 , 药物靶标大科学设施建筑面积7.6万平米 , 总投资20亿元 , 包括14亿元的专用设备和6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 , 初步选址在张江核心区 。
“生物医药是资本密集型行业 , 研发周期也越来越长 。 ”李佳表示 , “现在全球每年大约批准50个新药 , 中国占比五分之一左右 , 但是原始创新还是太少 。 未来中国新药上市将由零星突破转向密集上市 , 到2024年中国创新药销售额占非中药比重有望达到10%;2029年有望达到30% , 规模将达7000亿元以上 。 ”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陈少雄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目前中国的药品市场产业规模大约是1.56万亿元 , 其中化学药是主体 , 生物医药的占比仅15%左右 , 增长空间还很大 。 ”
陈少雄指出 , 近年来新药获批数量不断增加 , 其中美国继续引领全球首创新药的上市 , 占比达40% , 而中国虽然比例显著提升 , 但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 。 此外 , 企业新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显著下降 。
数据显示 , 2019年 , 全球13家跨国大企业研发支出同比下降1.9%;另据德勤报告 , 全球12强药企研发投入回报率仅1.9% 。 陈少雄认为 , 这主要是市场接受度和医保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的 。
从全球新药研发的投入情况来看 , 中国近年来加大了新药研发投入 , 但在全球占比仍不到十分之一 。 2019年中国新药研发投入816亿元(约合116亿美元) , 但全球的新药研发投入达1760亿美元 。
陈少雄表示 , 上海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 一方面是要加强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要发挥资本的优势 , 在资金配置上有所突破 。 他说道:“我们不缺资金 , 但是现在资金大多数都在后期进入 , 早期的投入较少 , 这是我们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 ”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芮晔平表示:“高端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方面的研发和生产是引领发展的重要方向 。 全球试剂20万种 , 中国只有7000种能够自主研发 。 未来上海应该立足长三角 , 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 发挥长三角学科技术优势 , 实施强基工程 , 在布局高端试剂、耗材、设备等方面有所突破 。 ”
上海药企的创新探索之路
作为上海唯一进入全球50强药企排名的企业 , 上药集团也在积极探索生物医药的创新之路 , 其研发管理中心副主任柯樱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上药集团未来的创新策略 , 就是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海外创新药的引进 , 以及加速并购 。 ”
与此同时 , 上药集团还希望通过加强与药物所和神经所这些科研机构的合作 , 加速原创从上游走向下游的转化 。 “我们拿到一个药物分子后 , 18个月就能走到临床 , 转化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 ”柯樱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出资人 , 上药集团已经向该基金投入了25亿元 。 去年成立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由上实集团作为发起人 , 国泰君安、中国太保、张江集团等参与 , 将通过立足沪港、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面向全球 , 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原则 , 坚持市场运作和政策引导相结合、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源相结合、境内和境外运作相结合 , 重点投向符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领域 , 成为生物医药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创新投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