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年内1500次问答触及分拆 有性急投资者带方案催促上市公司

:原题为_证券日报|年内1500次问答触及分拆 有性急投资者带方案催促上市公司。
【证券日报|年内1500次问答触及分拆 有性急投资者带方案催促上市公司】年内1500次问答触及分拆 有性急投资者带方案催促上市公司
近期 , 部分资本市场“明星”企业相继表态 , 将启动子公司分拆上市工作 。 而《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沪深交易所投资者互动平台上 , 不少投资者都在就“分拆上市”展开“花式追问” 。
据《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整理 , 今年以来 , 截至7月28日16时 , 上证e互动中以“分拆”为关键词的问答数量已经达514个 。 同期深交所互动易上的词条数量为974条 , 也就是说 , 今年以来投资者约1500次追问上市公司分拆计划 。
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从公司层面来看 , 分拆上市是上市公司实现资产剥离的手段之一 。 首先 , 上市公司通过分拆与主业相关性不强的业务 , 不仅有利于聚焦主业 , 同时也提高了经营效率、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其次 , 从上市公司具体的分拆情况看 , 一般情况下 , 母公司会选择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做分拆上市 , 进而保证股票发行和融资过程会更为顺利 , 而随着子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得到市场认可后 , 母公司因持有其股份 , 估值及股价也有可能水涨船高 。
采访人员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上梳理发现 , 除了有较大比例的投资者简单追问“某某上市公司是否有分拆上市计划”外 , 还有一小部分投资者则是明显做了提前“准备”工作 , 即针对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对未来的预判 , 建议公司考虑分拆上市 , 或干脆对公司分拆上市的方案提出建议 。
比如 , 有投资者给上市公司留言称 , 由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较为庞杂 , 严重影响到公司未来发展 , 并也使得公司市值持续低迷 , 建议公司可将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 , 如新能源业务、锂电池子公司和光伏等进行独立分拆上市 , 以免错过行业发展黄金期 。
再比如 , 有投资者结合自身诉求称 , “从公开资料可看出贵公司拟分拆的子公司资产较为优质 , 其分拆上市后对母公司的权益势必会有所摊薄 , 这对公司原有股东非常不利且不公 , 迫切希望公司在进行分拆上市时 , 能充分考虑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一是对母公司原有股东按一定比例配送分拆上市公司的股份;二是对母公司原有股东按一定比例发行面值或配售分拆上市公司的股份 。 三是公司能以个股期权或现金等方式对原股东进行补偿” 。
当然 , 还有一部分投资者的建议出发点则更加“直奔主题” , 即对标同类企业来看 , 由于该上市公司市值与股价较低但质地优良 , 故希望该公司能将优质资产进行分拆上市 , 进而从概念上对公司估值进行提升 。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分析称 , 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花样诉求 , 源于上市公司宣布分拆上市计划后 , 母公司股价可能会得到短期的提振效应 , 特别是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政策导向的新兴领域来说 , 其母公司的股价在中长期内也有望获得不错的表现 。
值得关注的是 , 虽然投资者们“催促”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热情持续高涨 , 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 , 截至7月28日 , 今年A股仅有32家上市公司正式表态将实施分拆上市 , 其中包括27家正式发布分拆预案的 , 以及5家虽未发布分拆预案 , 但均明确表态公司正处于启动分拆上市工作前的筹备期 。
仅从文中这两组差距较大的数据中似乎也能感受得到 , 投资者非常希望“自家公司”能加入到分拆上市队伍中 , 然而 , 上市公司却对此表现得相当谨慎 。
如某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在回复中表示 , “首先我们非常理解您对公司股价和估值不匹配所表达出的不满 , 但从公司角度来说 , 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口味去炒作概念 。 并且对于2017年才划入该公司的子公司来说 , 短短几年时间再将其分拆出去 , 似乎稍显不合理 。 ”该公司认为 , 对股东最好的回报 , 首先应该是在遵法的前提下去更好的经营企业 , 而市场自然会给公司相应的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