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揭示三星堆遗址( 三 )


【历史故事】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揭示三星堆遗址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揭示三星堆遗址
文章图片
图9
须要指出的是 , 源远流长的古蜀文明不仅有非常鲜明的风格特色 , 而且与商周为代表的中华上古文明存在深刻的关系 , 很早就接受了中原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 并且长期存在互动联系 , 是中华早期文明多元互动、趋于一体的宏阔进程中的一元 。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黄帝居轩辕之丘 , 而娶于西陵氏之女 , 是为嫘祖 。 嫘祖为黄帝正妃 , 生二子 , 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 , 是为青阳 , 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 , 降居若水 。 昌意娶蜀山氏女 , 曰昌僕 , 生高阳 , 高阳有圣德焉 。
“若水”即川西高原上著名的雅砻江 , 在今攀枝花市境内汇入金沙江;而青阳所降居之“江水” , 则指岷江是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代表的古蜀文明的母亲河 , 因而唐朝司马贞《索隐》才径谓“蜀有此二水也” 。 其实 , 关于黄帝二子“青阳降居江水 , 昌意降居若水”之说并非司马迁的原创 , 实源出先秦典籍《世本》和《大戴礼记》 , 其文字甚至基本照抄自后者的《五帝德》及《帝系姓》 。 近年来在岷江上游等地发现的马家窑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彩陶 , 从宏观历史进程印证了这一传说 , 揭示了距今5000年左右 , 黄帝族群的两个重要支系从黄河流域辗转迁徙蜀地、构成了古蜀先民来源之一的信息 。 史前以至商周时期 , 源自黄河流域等巴蜀域外的蜀地族群当然不止上述两个支系 , 但因为以成都平原为核心区域的古蜀王国僻处大西南 , 因而在以后由于长期远离于中原文化而成为夷狄之邦 。 这就说明 , 东周尤其战国时期华夏国家视野中的所谓“戎狄之长”的古蜀国族 , 实与华夏又有着极为古老的渊源关系 , 可谓同源异流 , 并在先秦时期又与中原国家长期存在过互动联系 , 从而与华夏文明可谓血脉相通 , 长期存在深刻的内在关系 , 以至《史记·三代世表》记载 , 其散在川滇交界地区的后裔直至汉代仍然号称“黄帝后世” 。
古蜀文明中来自中原的文化因素 , 在蜀地考古资料中还可以看到很多 。 其显著者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盉 , 明显来自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 。 而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大量玉璋 , 其源头也显然在二里头文化以至更早的陕北神木石峁等黄河流域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 。 尤其是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礼器尊、罍、盘及其器型纹饰 , 乃是典型的商周青铜文化载体 。 至于三星堆遗址精美绝伦的兽面铜牌饰 , 类似的发现亦见于河南偃师二里头、甘肃天水 , 以二里头的最早 , 其次为天水出土者 , 三星堆的最晚 , 学者据此推测天水地区可能是连接中原与四川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 。 此说显然符合上古文明进程的史实 。 与上述中原文化对古蜀的影响传播相对 , 三星堆-金沙文化也在其延续发展进程中不断向四面传播辐射 , 其中东边已逾峡江地区 , 北面也越过陕南抵达秦岭渭水之际 , 说明文化的互动影响通常都是相互的 。 不过从长时段总体历程而言 ,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对古蜀文明的影响明显呈现主导地位 , 尤其是上述尊罍盘、铜牌饰和牙璋等以青铜等贵重原料制作的金玉礼器 , 作为华夏政治文明上层建筑的精英文化器物 , 是政教互动融合乃至传播渗透的物化坚证 , 强烈地揭示了上述主导地位 , 预示着三星堆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互动的日渐强化和加深 , 必将导致二者融为一体的历史趋势 , 成为接踵而至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是由东亚大陆地理历史条件决定的中华早期文明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