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在这个功能过剩的时代,不要让科技应用绑架了你的生活( 二 )


陆小曼|在这个功能过剩的时代,不要让科技应用绑架了你的生活形式化的日常生活人们在技术及其功能的刺激下不断适应新的操作环境 , 从而不断调整需求的坐标 , 以虔诚的态度不停期待科技先知们的预言 。 这种功能崇拜也许并不能被用来更好地解决我们面临的许多根本性问题 。 许多新的科技应用 , 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激发了我们对变化本身的渴望 , 无论这种变化是否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 。
对外在功能的过度强化 , 使人们在目不暇接的功能转换中感知世界的日新月异 , 但就最基本的需求层次而言 , 许多时候却并未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尽管这不是绝对的) 。
并且 , 那些源自某种内心冲动的高级需求也并不属于形式主义的范畴 。 比如信息技术的外在功能不仅无法解决温饱问题 , 也无法被用来强化人们对自我的认知、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但这并不会阻碍人们将自身的几乎所有需求都放到这些功能中进行过滤 , 并与后者发生或多或少的关联 。 仿佛只要功能在变化 , 人就会获得一种积极的存在感和对世界的认同感 。
陆小曼|在这个功能过剩的时代,不要让科技应用绑架了你的生活企图强化功能性需求对日常世界的决定性作用 , 也就是强调需求不再只是依据外部环境的变迁或自我生存状态的调整而产生 , 技术法典颁布的律令即便并未在根本上触及与存在相关的核心命题 , 也足以使人在外在功能的千变万化中强烈感受到技术掀起的进步潮流 , 并主动接纳这些功能及其所承诺的形式化的、流动不居的生活方式 。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 , 人们几乎很难从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的急遽变化中抽身而出 , 并单独审视自身的各种需求 , 这意味着需求的呈现方式首先是由技术的功能特征决定的 。 套用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中的表述:需求的存在只是因为技术的功能体系必需它们存在 。 换句话说:技术的功能体系同样也需要这些需求 。
然而 , 这种“体系的强制”在消费语境下却又“披着‘选择’和‘自由’的外衣” 。 不同的需求在其中相互关联和缠绕 , 各种科技产品于是顺理成章地运用各种功能来快速、全面、高效且不分青红皂白地满足它们 。
事实上 , 过度开发功能性需求反而使得需求的实现方式变得扁平化 , 它预先规定了人类的目的性活动和各种需求在什么样的维度下才是合法与正当的 , 并以此来规定个体的生存状态 。 进而 , 日常生活也在这些功能应用中变得形式化了 。
陆小曼|在这个功能过剩的时代,不要让科技应用绑架了你的生活生活在科技铁笼里在形式主义范式里 , 那些传统的目的性活动和需求几乎不值得严肃对待 , 技术可以凭借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手段简单粗暴地将它们一网打尽 , 尽管在此过程中 , 这些活动和需求从各自的角度看不仅没有得到更好或更强烈的满足 , 反而有可能产生减损 , 但对“便捷”的形式化体验似乎完全可以弥补这些遗憾 。 这也是所谓“科技以懒为本”的主要特征 。
在这个意义上 , 社会—政治批判的经典理路显然并未过时 , 借用马尔库塞的著名观点 , 技术的功能性操纵“被熔接成一种新型的社会控制形式” 。 这种功能性操纵在鲍德里亚看来则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私人化的个体以其需要的最终形式来实现的‘解放’与物作为使用价值而实现的功能性的解放如出一辙 。 ”
当然 , 我们的意思不是说一切使日常实践变得方便快捷的技术功能都应遭到批判 , 相反 , 一些令日常生活变得简单高效的技术操作就理应受到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