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在这个功能过剩的时代,不要让科技应用绑架了你的生活

前几年大热的美剧《硅谷》中 , 有这样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
在一次创业大赛上 , 一名创业者发明了一种名叫人体加热器的技术 。 与现有的用于加热整个房间的技术相比 , 人体加热器是一种只加热人类皮肤表面的微波技术 , 据称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加热费用 , 而且比传统加热方式更加环保 。
评委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 认为没有消费者会购买这种对身体有害的产品 。 创业者充满自信地解释说:微波只能渗入人体的最外层皮肤细胞 , 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重要的是 , 这项技术节能环保 , 能让消费者的电费开销大大减少 。
但这些说辞并未打动评委 , 大家的脸上始终流露出错愕的表情 , 最后果断制止了这名创业者想要在现场用人体进行微波加热示范的企图 。
关于技术如何改变生活的案例有很多 , 《硅谷》中虚构的这一场景 , 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当代科技应用的基本特征 , 即:过分强调技术的外在功能 , 导致形式主义的功能开发大行其道 。
陆小曼|在这个功能过剩的时代,不要让科技应用绑架了你的生活《硅谷》剧照
功能、需求与体验诚然 , 技术的功能性意义是不能被忽视的 。 比如哈贝马斯就曾谈到:“似乎人类把人的机体最初具有的目的理性活动的功能范围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接一个地反映在技术手段的层面上 , 并且使自身从这些相应的功能中解脱出来 。 ”从功能中解脱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某个目的 , 人不再需要在功能层面事必躬亲 , 技术可以代替身体来完成这些功能 , 从而更好地开展各种目的性活动 。
但当代科技应用中所体现出的功能崇拜 , 则在某些方面走入了歧途 。 它们依旧在进一步使人类从身体性技能中解放出来 , 但附带了另一个更加明显的效应 , 即:试图单纯改变人们对客体事物的操作体验 。
在这方面 , 最典型的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各种科技应用 。 它们催生出的许多新“需求” , 不过是让人们适应一种新的体验方式而已 。
曾在亚马逊担任产品开发经理的贾森·默克斯基认为 , 相比于被电子书取代的纸质书籍来说 , 电子书带给人们的好处要更多:“对于大脑而言 , 纸书和电子书上的文字没什么不同 , 但是电子书带给我们的远不止文字 。 它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结识他人 , 与家人朋友交流 。 电子书革命为阅读注入了新的生命 。 ”
在默克斯基看来 , 要想让人们重新开始阅读 , 只能借助于功能更丰富的电子书而不是纸质书 , 后者甚至“已经输给了电视、电影、电子游戏和互联网” 。
陆小曼|在这个功能过剩的时代,不要让科技应用绑架了你的生活传统阅读在电子书开发者们看来是如此缺乏吸引力 , 要想拯救书籍 , 必须将阅读本身纳入信息技术的生态环境中 , 它必须变得更具交流属性 , 不再是孤独的凝视 。
然而 , 这些新的体验状况在帮助人类实现某些目的理性活动或满足某些基本需求的时候 , 其最终效果也许并不比传统技术更有效 , 或者说 , 它们根本无意于更好地满足那些传统的需求和目的 。
比如 , 身体不借助任何工具而在空间中快速移动就是信息技术(至少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需求之一 。 相反 , 从马车到汽车再到飞机 , 信息时代之前的每一次技术变革 , 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交通需求的满足程度 。
如果只是单纯改变人们的操作体验 , 则势必导致对功能性需求的过度开发 。 过去 , 技术是人类的目的性活动及其需求的伴随物: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而出现了某种需求 , 为了更好地满足这种需求 , 所以诞生了相应的技术 。
如今 , 这种逻辑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依旧适用 , 但一种新的趋势正在出现:只有技术才知道人们需要什么 , 它代替人们思考 , 并引导人们不断改变自己的习惯 , 去尝试某种全新的操作体验 。 因为消费者通常不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