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底气来自于寒武纪的科研实力

上市三日后 , 寒武纪股价突破280元 , 总市值站上1124亿 , 居于科创板总市值第二的高位 。 此前的网上发行 , 其初步有效申购倍数约为 3808.53倍 , 相较于其发行量来说数额较大 , 以至于寒武纪及其联席主承销商决定启动回拨机制 。 本次发行过程中 , 还引入了联想、美的和oppo作为战略投资者 。
四年 , 乘风破浪
寒武纪是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 , 距今约5.42亿—4.85亿年 。 从那以后的百万年间 , 大量较高等动物渐次涌现 , 形成爆发式的生物演化 , 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寒武纪生命大”
这个神秘又生机勃勃的名字 , 被计算所研究员陈天石赋予其2016年成立的芯片公司 。 那年 , 在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 , 人工智能为全世界津津乐道之际 , “AI芯片”由寒武纪提出并率先实现 。
成立当年11月 , 寒武纪发布Cambricon-1A , 这是全球第一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 , 专注深度学习 。 一年后 , 寒武纪发布了三款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IP , 分别为面向低功耗场景视觉应用的寒武纪1H8 , 高性能且拥有广泛通用性的寒武纪1H16 , 以及用于终端人工智能产品(如自动驾驶)的寒武纪1M 。
紧接着 , 2018年 , 寒武纪在上海发布了采用7nm工艺的终端芯片 Cambricon 1M、云端智能芯片思元100(MLU100)及搭载了MLU100的云端智能处理计算卡 , 而思元100是中国第一款云端芯片 。
芯片应用方面 ,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 , 和其需要的不同运算能力和功耗等特性 , 可分为云端、终端、边缘端 。 上述可见 , 在终端方面 , 寒武纪一开始就做了多元布局 。 并且 , 从端到云 , 寒武纪仅用了2年左右时间就实现了 , 产品力飞速得到认可 。 早在1A诞生之初 , 就拿到了华为海思麒麟970芯片的订单 , 华为Mate10、P10、P20和荣耀10都搭载了这款芯片 。 思元100智能处理卡 , 则运用在了联想推出的平台—ThinkSystem SR650上 。
耀眼新星寒武纪冉冉升起 , 一路乘风破浪 。 2017年 , 寒武纪就拿下国投创业领投 , 阿里巴巴创投、联想创投跟投的一亿美元A轮融资 。 自此 , 寒武纪成为全球AI芯片领域第一个独角兽公司 , 并于今年3月闯关科创板 , 而后迅速过会 。
自立门户 , 成为中立芯片公司
成立四年间 , 寒武纪与华为的合作开启了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 数据上的体现是2017年、2018年 , 终端智能处理器IP许可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8.95%、99.69% 。 不过 , 2019年 , IP授权业务则大幅下滑至15.49% 。
上述A公司即是华为 。 正如回复函所言“这是技术发展惯例”寒武纪应是早有虑及 。 芯片行业具有一定技术壁垒 , 但并非不可逾越 , 当手机厂商出货量达到一定水平 , 自然便会选择“通吃”而且需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研发 , 如今oppo、小米等都在尝试自研芯片 。 不过 , “它并不是要做全品类所有场景所有型号的芯片—独立的芯片公司始终有自己的空间”这是陈天石的底气 。
更大的底气来自于寒武纪的科研实力 。 截至2020年2月29日 , 寒武纪已获授权和正在申请中的专利超过了1500项 。 由此 , 在IP产品之外 , 寒武纪表示未来将拓展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对外授权业务作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
目前 , 其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产品正在逐步推向市场 , 并完成与联想、浪潮、曙光等终端的适配 。 该系列下一款产品思元290目前已经回片 , 内部进展顺利 。 预计2021年将形成规模化收入 。
应用场景方面 , 则实现了对边缘端的囊括 。 2019年11月 , 思元220边缘智能芯片及相应的M.2加速卡正式发布 , 之后已在多家潜在用户进行 , 预计2020年二季度开始可逐步形成 , 2020年内实现规模化出货 。
招股说明书显示 , 2019年 , 新业务的拓展已经为寒武纪带来3.75亿元的收入额 。
目前 , 寒武纪已经成为行业内少有的拥有云、边、端三大场景的完整智能芯片产品线 。 而业内可以实现这三条产品线的企业目前包括英伟达和华为海思 。 寒武纪认为 , 与二者相比 , 其优势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