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书中的原型,私下里跟他的关系竟然这么好?

  贾平凹小说《高兴》原型人物因书出名 写纪实小说《我和平凹》回馈“哥俩好”

  我和贾平凹的关系就是鲁迅与他笔下的闰土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正在央视播出 。 其中的《贾平凹》一集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贾平凹以他的同班同学刘高兴(本名刘书征)作为小说《高兴》的主人公 , 讲述这个商洛农民一心想当省城西安市民 , 却又不得不拉着板车走巷串户叫卖蜂窝煤 , 过最底层生活的故事 。

  小说让刘高兴走红后 , 他不再骑三轮车拉煤球 , 而是在老家棣花镇古街开了一家书房 , 成了文化商人 , 还创作了《我和平凹》的纪实小说 , 过上了比较富足的老年生活 。 近日 , 刘高兴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我和贾平凹的关系 , 就是鲁迅与他笔下的闰土 。 ”

  “刘高兴”与我性格很贴合

  北青报:小说《高兴》里塑造的主人公和现实当中的您是否一样?

  刘高兴:贾平凹以我为原型的这部小说 , 确实把我写火了 。 我成了棣花老家小有名气的人物 。 虽然这里面有好多故事情节是虚构的 , 但是对我脾气性格、为人处世方面的刻画还是相当实际的 。

  那是1994年 , 我已是四个娃娃的父亲 。 为了供他们读书 , 养活这个家庭 , 我离开商洛老家 , 到省城西安讨生活 。 最开始拉人力架子车 , 在城中村里走巷串户叫卖蜂窝煤 。 平均一天拉一车蜂窝煤 , 一车有500个 , 总共700多斤左右 。 早上出门 , 到了下午卖得剩下小半车 , 我就躺在人家门口屋檐下睡觉 。 有买蜂窝煤的 , 就会把我叫醒;没有买的 , 我就一觉睡到夕阳西下 , 这才拖着车子回到家里 。

时尚新闻   当时我住的是煤场门市部免费提供的一间石棉瓦搭的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棚屋 。 很多时候 , 我自己烧煤做饭 。 这样省吃俭用 , 我一个月能存300元钱 , 比打小工受人家管教要自由得多 。 但也很辛苦的 , 衣服脊背处 , 两道长长的黑色的勒痕 。 肩膀部位 , 也因时常托着木板给客户家里送蜂窝煤而一团黑 。

  就这样起早贪黑地干了七八年后 , 我将架子车换成了可以骑的三轮车 , 效率比以前高了很多 , 也没那么累了 。 这时煤价、人工运费也开始上涨 , 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 一年能赚7000多元 。 但是这点钱对于一大家子的开销来说 , 仍是杯水车薪 。 老贾在小说里说 , 刘高兴一心想当个城里人 , 要过那种体面生活 , 时不时会去吃一碗20元钱的羊肉泡馍 。 现实情况是 , 我根本吃不起的 , 至多在大街上买个葱花饼 , 所以这一点是比较虚的 。

  我在西安的时候很少与老贾见面 , 他是个大忙人 , 整天忙写作、忙采风 , 我不好随便去打搅他 。 有一次有事需要老贾帮忙 , 我就去找了他 。 当时他母亲做了荠菜饺子招待我 , 我碗里的饺子还未吃完 , 老贾就将茶几上放着的那碗饺子扣到我碗里 。 他说我饭量大 , 怕我吃不饱 , 让我多吃点 , 搞得我不好意思 。 就这样 , 那顿饭我总共吃了40个饺子 。 也是这一次 , 老贾跟我聊了好久时间 , 了解到我在西安拉蜂窝煤的生存状态 , 为他日后创作小说《高兴》收集到了创作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