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爱好者,四,南乡子,那么夏至又如何呢


诗词爱好者,四,南乡子,那么夏至又如何呢
文章图片
南乡子 夏至又如何
夏至又如何 , 依旧青山绿树多 。 依旧花开香满路 , 遭讹 , 醉在林间不渡河 。
远处起渔歌 , 笑语欢声煮一锅 。 且把闲愁抛脑后 , 来吗 , 明日无需晒雨蓑 。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李慧 , 网名润 。 上期我给大家了唐先生的《清平乐 蝇头小字》这期我将给大家唐先生的《南乡子夏至又如何》就是开头我给大家读过的这首词 。 读完后 , 您是不是也像我一样被唐先生的作品深深陶醉呢?是不是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呢?那么 , 又是哪些句子仍然存留在你的脑海 , 支撑起了画面里的骨架呢?当我们读这首词时 , 大家有没有感觉这首词跟其它的词似乎有些不一样呢?让我们还是从头说起 。
第一句 , 夏至又如何?开头即点题 , 点的简明扼要 , 又用问句引题 , 这似乎又使我们想起唐先生的那首《浪淘沙问红云》的起句:病酒是何因 , 泪眼千询… , 也是以问句引题 , 其中之妙 , 自不待言 , 那么夏至又如何呢 , 下一句 , 词人就说了依旧青山绿树多 , 依旧花开香满路依旧承的那么自然 , 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 没有华丽的语言 , 只那么朴素的两句话 , 却读起来朗朗上口 , 令人记忆深刻 。
诗词爱好者,四,南乡子,那么夏至又如何呢
文章图片
下一句:遭讹 , 醉在林间不渡河 。 依旧青山绿树多 , 依旧花开香满路”这两句刚承完了首句的问句夏至又如何?”词人接着笔峰一转:遭讹 , 醉在林间不渡河 , 直接用拟人的手法 , 说 , 大自然啊 , 你真是太欺负人了 , 把我陶醉的挪不动脚步了 , 只想留恋在这林间了 , 连那么美的河都不想渡了 。 这一句话进一步描写了夏至的美景 , 并进一步明确表明了词人的观点:夏至令人陶醉 。 词人用:遭讹二字直接使主体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变成了客体人被大自然陶醉来反衬大自然的美 , 一方面简洁凝炼 , 为了服从词牌的格律要求 , 另一方面又使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 不是说吗文似观山不喜平”这种灵活的表现手法增强了作品的美感和节奏感 , 使有限的字数发挥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 从而使夏至的美在词人的笔下灵动活泼了起来 , 也使夏至的美在读者的头脑中活了起来 。 除了灵活的表现手法 , 这句话还好在哪里呢?遭讹 , 醉在林间不渡河 。 ”这句话词人只是说了这林间的美吗?还是想说这林间和小河都美呢?醉在林间不渡河”这是词人采用的一种衬托的手法 。 妙就妙在这种衬托在两种事物对时候 , 同时承认两件事物都很美好 , 只是A比B更好!我们在使用衬托这种手法的时候 , 如果用不好的事物来反衬另-事物的好 , 就是所谓的反衬 , 如果我们先说B如何美好 , 再说A比B还好 。 这就是所谓的正衬 。 在这首词中 , 为什么说醉在林间不渡河”是一种正衬手法呢?因为河本身就是很美的 , 令人陶醉的 。 所以醉在林间不渡河”表面上这句话只写林间的美 , 实则也从侧面赞美了河的美 , 不管是描写林间的美也好 , 描写河的美也罢 , 其实呢 , 词人描写的就是同一件事物的美 , 夏至的山美水美绿树美鲜花美 。 一句话:夏至的景色很美 。 遭讹 , 醉在林间不渡河”这句话 , 承载了表达形式的灵活化 , 一句话 , 承载了表达内容的丰富性 , 一句话 , 赋与了作品的无限想像的空间 , 一句话 , 使作品的美发挥的淋漓尽致!当然这与词人恰到好处的铺陈与设色是分不开的!
诗词爱好者,四,南乡子,那么夏至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