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友|郑州一老汉漂泊黄河半生救下百人 渔船被征收后临时住处令人心酸( 三 )


孙连喜说 , 父亲母亲都是快七十岁的人 , 社保、低保都没有 。 一直这样下去 , 确实不是常事 。 这位全家“文化水平最高的人” , 小学毕业 , 对于身份和身份证上的“船民304号”又多了一份思考 。
收到通告后 , 他曾问来征收渔船的古荥镇“李副镇长”:“船拆了 , 我们住哪?” , 对方回答说 , 在岸上先住着 , 随后解决 。 因为这句承诺 , 他和哥哥签了征收协议 。 两条渔船 , 总共补偿了27万多元 。
渔船征收后 , 水上漂泊了半生的孙贵友随儿子们上了岸 , 在岸边搭起了简易房暂住 , 对上岸也有了憧憬 。 然而 , 他们最终没有等到上面任何一项政策 。
孙贵友|郑州一老汉漂泊黄河半生救下百人 渔船被征收后临时住处令人心酸
文章插图
(临时搭建的“厨房”)
2017年6月12日 , 孙连喜带着父母去医院探病 , 下午4点 , 突然接到媳妇的电话 , 说岸上的简易房被镇政府用铲车给推了 。 “他们说我们是违章建筑 。 ”
曾经的“在岸上先住着”为何成了违章建筑 , 孙连喜不清楚 。 “就连当时宣传的就业创业、孩子的上学 , 也没人来管 。 ”他说 。
“船民船民 , 失了船 , 再没有家 , 不就成了流民”
对于这次拆迁 , 采访人员向曾经的“李副镇长”、如今的古荥镇主任科员李灿杰进行了求证 。 他表示:“最开始征收渔船时确实想着让他们住在岸上 , 后来区里通知说岸上不让有任何建筑 , 所以拆了 。 ”
对于当时所提的“随后解决” , 李灿杰表示 , “这个政策咱们给不了 , 因为没有这项政策 , 再说宅基地也不够 。 ”
不过他表示 , 简易房被推倒后 , 去年古荥镇又给孙贵友一家协调了补助 , “给了39万多元 , 已经尽力了” 。
对此 , 孙连喜表示“确实有这个补助” , 但他强调 , 是父母、姐姐、哥哥还有他一共这么多 。 “连一套小房子都换不下来 , 别说一大家子人 。 ”
房塌了 , 父子两代上岸安家的梦也碎了 。 坍塌的简易房 , 老孙一家保留了一年时间 。 废墟里 , 曾经那块“信阳渔家菜”的招牌已经被砸成了破布 , 孙贵友又把它扒拉出来 。 在他看来 , 这块破布上写满了家里“最风光”的那段日子 。
上岸后 , 老孙也曾给人当过保安 。 “后来由于上访 , 保安也不让我干了 。 ”
失业后 , “黄河英雄”常常盯着黄河很久 。 “船民船民 , 失了船 , 再没有家 , 不就成了流民 。 ”在他和儿子看来 , 这些钱买走的是自己的半生漂泊 , 和父子两代人的谋生手段 。 但他们想要的其实不是钱 , 而是一份保障 , 一个家 。
“船民304号”家在何方?“历史遗留问题”
从18岁开始在水上漂泊 , 如今整整五十年 , 对于老孙一家来说 , “船民304号”的家在何方?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早在2013年 ,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门就曾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指导意见》 , 对于渔民上岸安居 , 该文件要求:“凡能够纳入现行有关城乡住房保障政策支持范围的 , 优先纳入现行相关政策解决;对于无法纳入的 , 通过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解决” 。 《指导意见》同时指出:“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补助对象按长期作业地确定” 。
但一张2018年5月31日由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人民政府对于孙贵友反映问题的答复给出了不同答案 。 该回复表示 , 由于孙家户籍地在息县 , “不属于我辖区居民 , 没有相关外来渔民住房安置政策 , 你的诉求无政策依据 , 不予支持” 。
省农业农村厅渔政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2015年 , 河南省确实实施过“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 一共243户 , 但并不包括郑州市的这部分渔民 , 原因是“当时要求各地市统计渔民数据 , 但郑州市并没有报上来任何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