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国际清算系统和数字货币( 三 )



首先是要解决银行业务信息的传输问题 , 其次是美元清算问题 。
关于业务信息传递 , 最简单的 , 就是一些传统方法 , 当然效率低 , 成本高 , 但对一些特殊业务需求 , 不是不可考虑的 。 比如走纸质的快递、邮递途径 。 特别是我国现代数字化的跨境物流体系快速发展的今天 , 这个可能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不过 , 这个模式只能解决部分业务信息不被美国监控 , 但不能解决美元清算问题 , 并非长久和广泛应用之计 。
一个银行内部的往来业务 , 信息完全走内部系统 。 这个 , 现在在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的 。 在这个基础上 , 所有外币清算 , 一律先内部清算 , 最后再统一轧差对外清算 。 这个方案 , 对于境内外进口商和出口商在同一家银行开户的贸易业务 , 就可以起到大部分信息和清算在内部完成的目的 。 这能解决一家银行内部的业务信息传递和美元跨境清算 , 但不能解决跨行清算 。
中国的银行互为外币帐户行 , 建立一个信息传递系统及虚拟账户清算体系 。 这个系统可以是几家银行合作设立 , 也可以是其他第三方提供服务 。 这个模式 , 可以先是三两家银行 , 成功后逐步增加银行 。 这个模式能解决中国的银行间跨境业务信息传输和资金清算 。 但客户贸易双方有一方是在外资银行开户的 , 还是需要通过现有体系进行结算 。
各家中资银行 , 或单独 , 或抱团寻找个别外资银行合作 , 互为帐户行 , 搭建相互的信息传输通道或系统 , 双方或多方约定 , 就一些特定的业务往来 , 经这个系统传输业务信息 , 隔一定时期(如一个月或一个季度)轧差清算资金 。
中资银行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建立联盟 , 也可以分别与不同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建立不同的联盟 , 由联盟建立相互间的信息传输系统 。 比如 , 可以与中东地区国家的银行、东欧地区国家的银行、西欧一些国家的银行、东盟一些国家的银行等分别建立联盟 , 待有成熟的系统 , 在市场机制下 , 逐步扩大联盟 。
仿造银联模式 , 打造一个跨境银行业务信息传输服务机构 。 可以考虑所有中资银行包括它们的海外分支行、在华外资银行成为这个机构的初始成员 , 当业务逐步成熟后 , 以市场化的方式向全球推广 。
以上这些分散的模式 , 都可以解决一小部分业务和清算不被美国政府偷窥的问题 , 尤其是业务信息的传输 。 但 , 只要美元还是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藏货币 , 就不能根本解决美国政府利用美元清算系统讹诈其他国家和机构的问题 。 这个问题只有靠世界逐步去美元化来解决 。 美国表现得越霸凌 , 去美元化的节奏就会越快 。 在这个过程中 , 这些模式中可能会有一个、两个最终可以与swift分庭抗礼 , 形成竞争 。
上述所有模式 , 都是需要应用新兴科技的 , 至于具体应用什么技术 , 不必过于拘泥 , 只要真正能解决业务问题的 , 就是好技术 , 不管是区块链还县块链 。 区块链技术 , 数字货币技术 , 在业务信息传输和局部货币清算中 , 如果业务机制设计得好 , 我觉得是可能有所作为的 。 我这里说的是应用数字货币技术 , 不是发行数字货币 。 应用得好 , 可以打造成业务信息传输和多币种清算合一的系统 。 可以设计不同模式在上述各个小的组合中试验 , 逐步完善演化 , 最后跨链联合 。
其次 , 如果发生美国利用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对个别中国的银行实行制裁 , 停止被制裁银行的美元业务 , 中国政府可以考虑宣布法令 , 规定所有与美国进行的进口贸易结算 , 都必须由被制裁的中国的银行办理 , 并且只能用美元或人民币支付 。
最后 , 当然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一是要更多地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报价和结算;二是更多地向国际市场开放人民币融资主体 。 没有融资人融资 , 就没有融资产品 , 没有融资产品 , 投资人就没有投资机会 。 要让人愿意持有人民币 , 就需要有丰富的投资机会 。 融资主体 , 不能只是中国国内的融资主体 。 所以 , 金融外开放 , 不能只是对境外机构开放 , 对境外投资人开放 , 还要对境外融资人开放 。 三是创新更多的人民币交易产品和市场 。 四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需要考虑能够接受除swift以外的系统传输信息 。 五是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 , 要鼓励中国企业使用安全可靠的非美元货币 。 鼓励使用非美元货币 , 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推进去美元化是相辅相成的 。 比如 , 在一带一路项目投融资中、商品贸易中 , 我们可以首选人民币 , 其次选用非美元货币 , 这对其他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会有很好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