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二战日式思维,新式冲锋枪只舍得造3万支,迷恋白刃格斗和万岁冲锋( 二 )


作为现代化大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 美国早在1913年就提出了“流水线生产”的概念并付诸实践 。 借助这一划时代的技术创新 , 1914年 , 福特公司仅用1.3万名工人就生产出26.7万辆汽车 , 人均效率比竞争对手高出近50倍 。
而在战时 , 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与强大的科技、工业实力相结合后 , 美国更是创造出平均每星期造一艘航母的军工奇迹 。
【爱历史】二战日式思维,新式冲锋枪只舍得造3万支,迷恋白刃格斗和万岁冲锋
文章图片
然而 , 发生在大洋彼岸的这些创举 , 是当时的日本人所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 尽管流水线可以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 , 但日本产业界却认为前者是对本国精工传统的侮辱 , 因而拒绝引进 。
但实际上 , “无法有效控制军品质量”一直是日本战时工业的“软肋” , 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斗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 该机虽然性能优越 , 但装配所需的上千个零部件 , 却是在成千上万分散的家庭作坊中制作完成后 , 才送到工厂进行总装的 。
可想而知 , 这样精密的工作严重依赖工匠的个人技艺水平 。 开战初期的零式战机质量上乘 , 但随着战事逐渐吃紧 , 大批熟练工应征入伍 , 而填补劳动力缺口的新手又无法短时间内磨炼出高超技艺 , 导致零式战机及其后续机型的质量急剧下降 , 出现了机身表面做工粗糙、起落架强度不够、引擎性能不达标等诸多致命问题 。
【爱历史】二战日式思维,新式冲锋枪只舍得造3万支,迷恋白刃格斗和万岁冲锋
文章图片
第二 , 是容易滑向“技术万能主义” 。 痴迷钻研手艺的“职人”一般都有“为制作而制作”的毛病 , 而一个骨子里崇拜技术的民族 , 在国家“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 , 就可能受到“技术万能”思想的迷惑而作出错误抉择 , 日本全面侵华就是个极具说服力的反面教材 。
日本虽然能设计、生产出精良的武器 , 并拥有亚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 但却因看不到自身缺陷 , 以及中国地大物博、人民坚韧的潜在优势 , 最终陷入泥沼而无法自拔 , 其战略上的短视由此可见一斑 。
第三 , 是固守“精神决定论” 。 明治维新以后 , 日军建设指导思想中“唯意志论”倾向严重 , 其高层漠视蓬勃兴起的新军事革命 , 反而错误地过分抬高的精神和体能的作用 , 贬低科学技术和物质力量的效能 。
【爱历史】二战日式思维,新式冲锋枪只舍得造3万支,迷恋白刃格斗和万岁冲锋
文章图片
具体表现为轻视火力压制、顽固坚持日俄战争时代的“白刃万能主义”、把步兵作为战斗力的核心等 。
这一思想对日本军工业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 以至于前者醉心于一点一滴地改造1905年研制的老式步枪 , 却对欧美国家大量列装自动武器的世界潮流视而不见 , 甚至呲之以鼻 。 如此疏于理性思考和缺乏大局观 , 日本最后输掉战争也就不难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