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高校强制全校学生卖保健品,利用学生“杀熟”可耻
_原标题是:高校强制全校学生卖保健品 , 利用学生“杀熟”可耻
近日 , 温州商学院多名学生向媒体抱怨 , 所在高校要求全校学生售卖一款叫“优健肽”的保健品 , 售卖数量不仅与学生学分直接挂钩——达不到要求不给学分、无法毕业 , 也与辅导员业绩息息相关 。 在从上而下的强势推动下 , 整个高校进入火热的“全员卖肽”中 。
如果只看学校的公号宣传的内容 , 很容易被学生的实践热忱所打动 。 一时间 , 未谙世事的大学生化身为热血的推销员 , 不仅在朋友圈积极转发保健品的内容 , 还去公共场所耐心宣传产品 , 去老年公寓与护工商讨产品推广 , 就连去温州美术研究所参观时 , 也不忘向工作人员推销保健品 , 甚至还有学生为了卖产品而成群结队地摆地摊 。
文章图片
学校下设的学院公号对于学生“卖肽”活动的报道
在学校的描述中 , 学生们的参与 , 是自愿的 , 积极的 , 烈日和酷暑都无法抵挡他们喷薄而出的热情 。 可在学生那儿 , 却是另一番无奈图景 。 虽然学校承诺 , 卖出一盒保健品(售价198元)可返利99元 , 但学生更多觉得自己被学校利用来“捞钱” , 成为不折不扣的“杀熟”工具 。
也是 , 如果这款保健品真那么好卖 , 销路自然火爆 , 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地鼓动全体学生进行花样百出的营销?现实是 , 为了完成任务 , 很多学生不是卖给亲戚 , 就是“自销”:只要掏钱购买 , 都可以算作“创业业绩” , 成功拿到学分 。
高校圈钱圈到这种地步 , 也让人叹为观止了 。 就算民办高校经费需要自筹 , 经济压力比较大 , 免不了要从学生身上薅点羊毛 , 但动作能不能不要这么夸张 , 吃相能不能不要这么难看?要知道 , 这不仅仅是要学生花钱买学分的问题 , 还是在明目张胆地鼓励学生违法犯罪 。
学生反映 , 这款保健品“闻起来有股腥味” , 原料和工艺不明 , 却被吹得神乎其神 。 有学生提供的宣传图片显示 , 该产品自称不仅能够增强免疫能力 , 还能美颜抗衰 , 保护肝脏、预防血压血脂、调理肠胃、提高记忆力……这些无法证实的神奇功效 , 明眼人一看就是收割“智商税” , 难道学校对此毫无察觉?学校意图培养的 , 到底是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 , 还是忽悠人的功力呢?
据采访人员调查 , 该保健品处于代加工的状态 。 而受委托代加工的公司 , 在过去几年 , 共有11条行政处罚信息 , 其中有一次跟传销行为有关联:2017年 , 该公司曾因为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 , 被罚款7万元 。 另外 , 该保健品的商标还处于“实质性审查阶段” , 最终能不能获得注册还不确定 。
文章图片
这些年来 , 保健品公司的销售模式之所以引人诟病 , 在于他们非常善于打监管的擦边球 。 一方面 , 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来营销产品 , 赚取高额利润 。 另一方面 , 若产品出现问题 , 或者遇到消费者投诉 , 便甩锅给经销商或直销人员 , 将自身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 如今他们竟然打通了高校 , 让学生们成为他们的下线和替罪羔羊 , 将一个稳赚不赔的保健品生意包装成意义非凡的学生暑期实践项目 , 还美其名曰为学生提供一个零成本的创业机会 , 此番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操作 , 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
这当然离不开学校的推波助澜 。 不是说保健品一律不能合作 , 只是学校在开展深度合作之前 , 难道都没有想过 , 要对合作方进行必要的调查 , 对产品是否依法合规进行仔细核查?到底是校领导心太大 , 还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 完全置学生的利益前途和信誉风险于不顾?
- 中新网|德国入境免费病毒检测 高危地区入境者具有强制性
- 不得投递智能快递柜 两部门严格要求高校录取通知书寄送
- 枝头的喜鹊|准大学生入学应该预备什么?只需这四样!
- 仙之凝香|排除他杀,家属发声别让悲剧再次上演,青海失联女大学生死因判定系轻生
- 奖励|广西侗乡小学连续三次期末发活鱼奖励学生
-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两部门发文:高校录取通知书不得投递至智能快件箱
- 视频|在青海失联女大学生死亡前几分钟细节或是这样 大自然是不会看着人活着的
- 半月谈|大学生误入套路贷成“马仔”涉毒赚快钱 宣教需更新
- 学生|带鱼回家!广西侗乡小学连续三次期末发活鱼奖励学生
- 环球时报|借口“中国渗透” 审查高校合作对华打压,印度又盯上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