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眺望|蚂蚁集团上市背后:能否成功转型生活服务类平台是首只拦路虎( 二 )


此外 , 其他股东还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比例2.97%) ,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股比例1.06%)等 。
公开信息显示 , 2019年 , 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人民币 , 净利润为170亿元 。 2017年、2018年的税前利润则分别为131.90亿元和-19亿元 。 另外 , 蚂蚁金服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42.54亿元、29.06亿元、131.90亿元、亏损19亿元 。
成败在此一举
而对于集团的转型 , 业界更多解读为 , 根本是蚂蚁背后的业务逻辑是从金融公司转变为科技公司的转变 , 而转型之后赛道也随之切换 。 所以 , 眼下即将要面对的正是同样来势汹汹 , 有着“生活服务领域一哥”之称的美团 。
一方面 , 一直以来蚂蚁集团的业务起点就是“场景+支付” 。 集团也从支付出发 , 逐步完善线上支付、强化线下支付布局 。 随后集团围绕“布局O2O”以及“客群培养”两条主线 , 场景类布局也逐渐丰富 , 已延伸至网上购物、线下零售、生活缴费等 。
同时 , 作为拥有中国人交易大数据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 , 蚂蚁集团逐步构成了独立生态 , 截至2020年3月31日 , 蚂蚁集团及其全球9个本地数字钱包合作伙伴所服务的活跃用户数 , 已达13亿 。
另一方面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更名后的蚂蚁集团在C端的用户感知上更多转向了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 就连之前的宣传口号也从“支付就用支付宝”变为“生活好 , 支付宝” 。 在支付宝的APP页面上 , 生活服务类应用入口也被前置 。
“如果继续走金融这条路 , 蚂蚁集团面临着的是越来越强的监管环境 。 ”一位资深业内分析人士对《华夏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而弱化“金融”属性不仅符合集团顺利上市、稳健发展的诉求 。 还可以为集团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 ”
这样看来 , 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这条新赛道上 , 蚂蚁集团不得不和美团“狭路相逢” 。 而市场也早有预测 , 蚂蚁集团和美团点评之间的竞争随时将一触即发 。
正如今年3月蚂蚁金服宣布的 , 支付宝要从金融支付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 聚焦服务业数字化 。 支付宝CEO胡晓明也曾对外表示 , 支付宝的未来是数字生活 , 其还认为数字生活新服务将是下一个十年最大的互联网红利 。
就在支付宝动作频频之后 , 美团也上线了自有生态的信用支付产品“月付” , 随后更是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花呗” 。 其中 , “月付”由此前的“买单”升级而来 , 使用场景包括美团和大众点评平台上的外卖、打车、摩拜单车、酒旅、电影等 , 最长免息期为38天 , 支持分期、延期还款 。
今年以来 , 美团虽然因高佣金而饱受争议 , 但业内认为利息收入才是其增速最快的业务 。 今年1季度 , 美团利息收入2.1亿元 , 同比增长34% 。 资料显示 , 美团于2016年成立了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 主要面向商家提供小额贷款 。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 , 作为先入局者 , 美团在生活类服务领域的优势目前还较为明显 , 但这不影响后来者的竞争 , 因为两者商业逻辑不同 。 美团是本地生活领域的消费者复用;而后者则是以电商聚集起的庞大流量为基础 , 进一步构建本地生活基础设施 。
“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类一哥 , 美团需要高频刚需的消费场景;而支付宝凭借着较强的交易功能 , 对场景要求和依赖度都不高 。 ”该分析人士补充道 。
值得一提的是 , 支付之争也是场景之争 。 蚂蚁集团的发展轨迹也是逐渐从支付扩散到场景 , 除了发力C端 , 在B端上仅网商银行的数据统计 , 集团就已经服务了2900万小微商家 , 同时目前支付宝小程序数量突破200万 , 月活跃用户数突破6亿 。
【科技资讯眺望|蚂蚁集团上市背后:能否成功转型生活服务类平台是首只拦路虎】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