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内卫侃野史|历史中的禅让制
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 , 人类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 , 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存 , 因此 , 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 , 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 , 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
“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权力的一种更迭方式 。 古代中国的“禅让”制度,类似于现在的投票选举,呼声最高的候选人将接任大权成为下一任的领导者 。 能力高者任选 , 通过和平的方式完成了权力的转移 。
文章图片
【梅花内卫侃野史|历史中的禅让制】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庄子》中“相禅”就是替代的意思 。 权力之间通过“禅让”这种权力的和平转移使几千年来人们提起尧、舜、禹三位君主无不称叹赞颂 。 历史书中他们成为了“托古改制”的最原始依据,但事实上并不是像古人所流传的那样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禅让制度最早记载出现于《尚书》之中 , 书中记载尧帝在位70年 , 他的儿子丹朱不得民心 , 不受部落百姓爱戴 。 虽然当时作为尧帝的女婿舜已经揽权在自己手中 , 却极力推荐丹朱去治理南河的水患以取得民心 , 但治理直至八年之久未清除水患 , 大臣和百姓认为丹朱不成气候 , 不是好的管理国家的人才 , 连尧帝也认为其子朽木不可雕也 , 民心纷纷靠往舜这里 。 纷纷靠拢“贤明”的舜,舜以一句“天也”结束了丹朱的政治生涯,坐上了帝位 。 (说到这里你品、你细品 , 并不是尧真的想让位,而是舜自己的能力取代了丹朱 。 尧不得不传位给舜,实乃舜已经完全得到百姓的爱戴,近百岁的尧又能做些什么呢)
文章图片
《尚书》中另还记载:“尧使舜嗣位,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服"
舜成帝位后,立马除去了共工、终、鲧、欢兜等一干尧在位时的心腹大臣,使天下臣服 。 很显然,前朝旧臣威胁到了舜的顺利即位,所以对他们斩尽杀绝 , 杀鸡儆猴用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 不过到了后来舜帝也是提心吊胆地坐着帝位,即将取代他在人民心中地位的人,正是鲧之子——禹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舜是禹的杀父仇人 。 ,大禹治水成功后,民心所向怎能甘心受舜帝的钳制?这时候我们看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一句话“禹逼舜” 。 细品得其精妙之处 。 《史记》上讲,舜是在南巡途中不幸病死的 。 魏国《竹书纪年》却这样记载:舜因为年老体衰,大禹于是强迫舜帝到南方巡查,实际上就是将舜帝放逐”,舜因此死于途中,两个心爱的妃子娥皇、女英都不在身边 。 舜死得孤独,于是便有了张华《博物志》中记载的凄惨结局:“尧之女,舜之二妃,日:‘湘夫人’ 。 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 (这也是后来湘妃竹的传说)
不管是《史记》的记载更符合真实的历史,还是被称为“野史”的《竹书纪年》更贴近民众的生活 , 总之,舜的死实则是有蹊跷的 。 放在今日我们无论如何推敲,都不可能再现当时的情景,谁又如何知道舜传禹帝位是否有内幕的存在?
历史是经不起推敲的 。 在原始社会的权力转移中除了尧、舜、禹三人是以“禅让”名目传帝位之外,在之前“禅让”根本就不曾存在 。 从轩辕黄帝开始一直遵循着子承父位的制度,黄帝世代相传共传了七君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孔子为了宣扬自己的思想 , 提倡礼乐 , 道统 , 翻遍了史书,才找到尧、舜、禹三人并非子承父业的例子,于是以“天下德者居之“”的学说 , 到各国游说各色君主 。 而实际情况是孔子及其弟子用了几千年的时间,用脚步去丈量实践的一直都是希望将君主化为圣人的思想去治国而不是用圣人去管理国家 。 儒家的理想一直都被统治者所利用 。
- 是我历史君|进去10人有9人出不来,600年无人破解,专家:梅花阵,湖南一古村
- 像風的野史|毛主席立下一规矩,无人敢违背,左权牺牲后命名左权县
- 博野史说|刘备听到关羽死讯大哭吐血,为何听到张飞死讯却极平静,同为兄弟
- 荒郊野史|在韩信和萧何遇害的时候,为何选择袖手旁观?,张良那么足智多谋
- 美诗美文|杨万里夜里喝酒却没钱买下酒菜,写首调皮的梅花诗,句句令人捧腹,原创
- 云鹤野史|历史“最热夏天”: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看乾隆的55字圣旨就了然
- 云鹤野史|崇祯皇帝下落成谜,北京民众头贴“顺民”二字迎接李自成
- 庆余|只有短短20字,却惊艳了近千年,王安石的这首梅花诗
- 博野史说|为何好友高适却能成功封侯?钱钟书早已说透,李白杜甫一生困窘
- 博野史说|穷到连皇帝都心怀不忍:爱卿,你好歹贪点啊,唐朝最清廉宰相陆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