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投资|社论:新型城镇化要补基础设施短板,应鼓励多元化投资

_本文原题为 社论:新型城镇化要补基础设施短板 , 应鼓励多元化投资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 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 是“两新一重”(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新型城镇化建设 , 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
在当前整体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 ,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 , 是在投资、消费、就业和民生等各方面的一举多得之举 。 下一步 ,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补齐短板 。
短板在哪里?不外乎两个方面 。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 二是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投入机制 。
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 今年以来 , 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城市带来的新挑战 , 还是暴雨给许多城市造成的严重内涝灾害 , 都直观地显示出我们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
雨下大了 , 积水就排不出去;居民生病没有场所就近、尽快就医 。 这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 。
6月初 , 国家发改委曾下发文件 , 从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等四大领域提出了十七项建设任务 。 虽然这份文件是针对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所发 , 但也是对整个新型城镇化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
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 就必须把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作为同等重要来对待 。 拿上海市来说 , 今年启动了大规模的社区工作者招聘活动 。 计划招录1000人 , 却吸引了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在内的近5000多名毕业生应聘 。 吸纳更多年轻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街道、居民区 , 成为当前社区工作的大趋势 。 不管是大中城市 , 还是新兴城镇 , 相信会有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到新城镇建设中来 , 这是在补齐新型城镇化人才方面的短板 , 也是软件建设的重要方面 。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补齐的另外一个短板 , 是建立可持续的投入机制 。 这方面 , 既需要政府方面的专项财政支持 , 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和金融方面的多元化支持 , 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是不可持续的 。
单纯依靠财政方面投入造成的弊端是有教训的 。 最近曝出的贵州省独山县就是一个例子 。 这个刚脱贫的县截至目前仍留有135亿元的政府债务 , 平均到该县每个人身上有近4万元 。 虽然这中间有一些投资是前任领导搞的形象工程 , 但大部分举债投资还是投在了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等方面 。 这当然包括对城镇化的投入 , 没有基础设施的改善 , 也就难以实现城镇化 。
国家发改委在7月例行发布会上表示 , 将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的撬动和牵引作用 , 优化投资方向 , 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内的“两新一重”建设 。 另有数据表明 , 2020年全国安排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 , 比上年增长74.4% 。
除了这些政府性投入方面之外 , 在新型城镇建设方面还需要探索出一些新的盈利模式 , 让多元化投资成为可能 。
其实 , 在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公用事业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 , 已经有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 比如在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市政公用领域 , 因为社会资本参与 , 正在逐步改变过去市政公共产品和服务由政府单一供给的方式 , 发挥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优势 。
【多元化投资|社论:新型城镇化要补基础设施短板,应鼓励多元化投资】总之 ,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 , 也是我国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这中间需要补齐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短板 , 而补短板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 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 尤其是资金投入领域 , 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领域 , 既能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手段和渠道 , 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 又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