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为何要发展小店经济,重点是什么

_本文原题为 为何要发展小店经济 , 重点是什么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 , 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控制 , 经济开始逐渐复苏 。 此间 , “小店”“烟火气”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网络热词 。 近日 , 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 , 促进小店经济健康发展 。 当前为何要围绕小店制定专门的促进政策 , 其中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透过疫情看小店:作用及困境
小店遍布街头巷尾、居民社区 , 涉及零售、餐饮、居民服务等诸多领域 。 小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 即便在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 , 仍然有着自身存在的价值 。 疫情期间 , 很多消费需求能够被“无接触服务”所满足 , 但人们还是在一些时候觉得不方便——上班带份早饭 , 临时买瓶酱油 , 帮孩子复印资料 , 拍个标准照办事……这些原本只要下个楼走几步就能完成的事情 , 却因为各种小店没法开门营业而变得更加“折腾” 。
小店的意义不仅在于这些生活小事 , 还在于吸收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 。 有许多小店是“夫妻档” , 也有不少夫妻一方在外工作、另一方打理小店补贴家用 , 还有一些小店则是子承父业、家族经营 。 中国目前有8000多万户注册小店 , 其背后就是上亿家庭的生计和近2亿人的就业 。
小店还是有“温度”的 , 承载了人情社会的价值观与文化属性 。 小店熟悉周围的街坊邻里 , 懂得他们想要什么;小店还是大家饭后聚起、闲聊消遣的地方 , 也承载了许多人的儿时记忆 。 在疫情期间 , 也有不少小店店主坚持开门营业 , 为周边居民和同样坚持工作的医生护士、警察保安点亮灯光:“如果关了门 , 他们可能就买不到方便面、牛奶和饼干 。 ”
但疫情带给小店的冲击是巨大的 。 在减少人员接触、防止疫情传播的要求下 , 小店客流大幅减少 , 收入明显下降 。 营业场所每天要进行消杀 , 对精打细算的小店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进货来源受疫情的影响更大 。 由于大量经销商推迟复工 , 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无法正常营业 , 不少小店遇到了供应中断的问题 。
疫情暴发期间许多小店濒临关门歇业 , 而疫情逐渐得到控制 , 小店恢复营业也面临重重困难 。 局部的疫情反复还在发生 , 由此带来新的产品滞销乃至过期风险 。 小店应对风险的能力弱 , 很难再抵御大幅的经营波动 。 对于许多零售、餐饮等行业的小店而言 , 重新进货还需要再投入一笔不菲的资金 , 其采购渠道也几乎不可能提供赊购服务 。
可见 , 推进小店经济发展 , 既是支持小微企业、促进其发挥积极作用的长期要求使然 , 也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恢复社会经济的必要举措 。
支持小店发展:当前与长远
小店的社会经济意义决定了其存在的价值 。 当前 , 小店经营受困有短期冲击的影响 , 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 但显然 , 单纯地扶持、补贴只能解决“一时” , 若不能有效提升其经营水平 , 长期来看小店仍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 。 因此 , 在支持小店发展的过程中 , 寻找合适的政策工具和着力点十分关键 。
日本的经验教训就能说明这一点 。 日本传统零售企业也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生计型的特点 。 在大型超市、卖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 政府为了保护这些小微零售企业 , 专门出台了《大店法》来限制大规模零售店铺 , 对其在城市中心区及商店街的开店和经营行为进行约束 。 但最终的结果并不如预期所料:许多大型零售商选择在郊区开店且受到了消费者青睐 , 而拥有大量小微零售企业的中心城区及商店街却面临“空心化”问题 。 最终 , 日本不得不废除《大店法》并制定新的街市构筑与复兴政策 。
事实上 , “规模小”并不构成提升经营绩效的根本障碍 , 关键在于找到合理的模式 。 直观地 , 连锁经营、共同配送等组织化经营形式就能够通过横向整合来提升规模效应 , 现实中也有大量加盟便利店、快餐店 。 不过 , 对于已经开设店铺的小店而言 , 特许加盟意味着较大的沉没成本和新增投入 , 统一化的经营管理也可能带来无法适应周边需求的问题 。 即便是组建相对松散、门槛较低的自愿连锁来实现统一进货、提升谈判能力 , 单凭小店的自发力量也难以完成——因为小店实在太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