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很小就会背诵唐诗三百首的儿童,现在都过的咋样了
我认识几个这样的人,他们中有学霸和社会精英,也有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
很多从小背大量古诗词的人确实与众不同,不光是文字功力了得,数理化也拿得出手。
不过我要说的是,很多人把关注点搞错了。厉害的人并不是背了大量古诗词才厉害的,而是因为在重视教育的环境长大。在好的环境下,在每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成长过程中,古诗词只是成长路上的一门“选修课”而已,选修课都能认真完成,那么“专业课”自然不会差。久而久之,会背大量古诗词成了教育良好的表现,引来很多人跟风盲目要求孩子背古诗词,以为背了唐诗三百首就能成才。
■网友的回复
说句实话,给孩子进行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在过年聚会上给他增加了个5分钟诗朗诵的节目表演。
咳咳回到正题,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对孩子文化培养作用是有的,毕竟对文化的认知谁不是从鹅鹅鹅和静夜思开始的呢,但要明白的是我们的重点不在唐诗三百首,而在于对孩子文化培养的重视,在于对文化氛围的重视。
“20世纪7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提出了文化资本这个概念,其指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资产。是世代相传的一般文化背景、知识、性情及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文化资本可以转化成经济资本,并通过教育证书的形式予以制度化。”
帮你翻译一下,简单来说就是: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是存在的,父母的文化鉴赏能力、文化修养越高、家里的书籍、字画越多,越注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及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越浓厚,子女的发展就越优于家庭文化资本弱的。
尤其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个段时间,家庭教育对于孩童的影响是最大的,而且在这时孩子的学习方式以模仿为主,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在生活中用唐诗三百首叫孩子感受古诗的魅力不为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孩子文化气质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说一件我印象比较深的事情吧,小时候一邻居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标准模版,学习能力超高,是那种唐诗能给你背一个小时不带重样的男生(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不想回忆起那个下午...)。不记得是小学几年级来着,我竟和竞分不清,竞赛总是写成竟赛。后来无意间听到我的吐槽,那个男生说“竞赛的竞下面是个兄字,你就想着是和兄弟比赛就好了。”这句话对年幼无知的我冲击力极大。
后来我问他:老师没这么讲过啊,你怎么想到的
他:我妈告诉我的
我:哦(笑脸)
说实在的,我的父母在学习上真的没亏待过我,但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其实你可以这样想”。
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文化气质单单个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是不够的,作为父母的也应该多多学习充实自己的文化修养,毕竟父母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但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家长,孩子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好奇心,万一你是个满腹经纶的文学博士,但你孩子是个技术迷怎么办,总不能从头来学吧?
再进一步说,从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以来,人工智能的未来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近了,现在你家宝宝还小,锻炼下语言能力就够了,但孩子上小学了呢?除了文化气质的培养,理性思维训练也需要安排起来,当下最热的锻炼思维训练方式当属少儿编程了,孩子在编程算法处理中会涉及到很多“与”、“或”、“非”等逻辑用语,这些操作和思考对孩子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
题主,你现在开始学编程能hold住不?哈哈,有没有觉得亚历山大啊?!
以我自身的经验来说,这时候,找个好老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大家也不要盲目乱花钱,还记得去年“杭州一母亲给孩子报两年三万的少儿编程”的新闻吗? 堪称典型的完美反面例子。
在这里科普一下,一般来说少儿编程学习的内容比较浅,与高深的编程代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简单易学的Scratch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完成计算思维的培养,告诉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能力。
小孩子0基础学起来的话选择线上就完全够了,现在线上课也非常的多,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直接观看各家的公开课看孩子喜不喜欢。我观察了几家编程培训班,这家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最重要他们的老师非常负责,真的让家长很省心了。大家可以直接戳这个链接详细了解一下~少儿编程入门
http://t.cn/EoAzZQK (二维码自动识别)
■网友的回复
家里有本薄薄的《唐诗三百首》,有一次随手翻开,忍不住读出来,但一开始就停不下来,直到口干舌燥,直到溪溪过来和我抢书。等我哀求着读完最后一首时,她已气得眼泪汪汪。
把她气哭的是:
遗爱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有泉声。
所以名为陪读,实为娱己。
我喜欢古诗,因为有很多留白。所以意味深长,有很多想象空间。读到“佳人”,我只想到刘亦菲。读到“白云”,我只想到最白的那一朵。读到“明月”,我只想到乡村的月夜。
我喜欢古诗,因为夸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开阔的视野,那样极富张力的想象力,也只有古诗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我喜欢诗,因为多情。亲情,友情,爱情,爱国情,对山水之情。情到深处,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一定是诗。因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作最切实的描述。情像云像雾像风,唯有诗才能给它自由的翅膀。
我喜欢唐诗,因为简短。一眼望穿,小巧玲珑。就阅读的方便性而言,散文、小说都无法与之相比。随时拿起,随时放下。根本不存在看不完的问题。
我喜欢唐诗,因为押韵和对称。平仄有序,布局工整。所以三岁小孩都能朗诵自如。
读唐诗的时候,想起小学摇头晃脑的同学。早上饿得肚子咕咕叫,古诗读得头晕脑胀。记得商州方言版“一行白鹭上青天,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记得方言版“诗(sì)人)”。老师的双脚就是音量控制器,靠近时大些,远离时小些。
喜欢唐诗,因为亲近自然。山水草木,日月星辰,风霜雪雨,都很美。
(一)与你读诗
我拿起《唐诗三百首》。
“溪溪,我们来读《唐诗三百首》吧!”
溪溪接过书:“哪个是唐?”
我指给她。
“哪个是诗?”
我指给她。
“哪个是三?”
我指给她。
“哪个是百?”
我指给她。
“哪个是首?”
我指给她。
她逐字点读“唐——诗——三——百——首。”
“对啦!”
“哪个是三?”
我们读《咏鹅》,我领读,溪溪跟读。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跟读时发音标准,到她自己朗诵的时候就成了:
鹅,鹅,鹅,(因是第一句,并且只有一个字,所以没有错误)
曲@@@@(第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余的发音都是她自己发明的)
白毛浮绿水,(第三句,白毛绿水具体生动,所以没有错误)
红@@@@(第四句,“红”字具体,其余的发音都是她自己发明的)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音量、语速和口型大小。
想起小学时老师让背诵课文,有一些神人能在没有背过的情况下蒙混过关,靠的就是吐字含混不清,以及老师吃饭时走神的当儿。
溪溪则是因为不了解字面意思。很多人对语言学习的建议是符号与实物相结合,幼儿园教《三字经》,我带溪溪读唐诗,是不是有点太早了?但想起她摇头晃脑,乐此不疲的样子,就顾不上这些建议了。
读着读着,他们睡了,一大一小两个呼噜声此起彼伏。
(二)为你唱歌
诗歌不分家,喜欢诗的人,大概也喜欢歌。下班回家,窝在沙发里朗诵几首唐诗,溪溪老公跟读,感觉我们是换了种方式在唱歌。
国庆带溪溪回老家看望三伯。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在三伯家生活了两年。前些年上学,工作,与他们联系少。但那一家人,那个地方,那座老房子却给了我生命最初的温暖。
记得那是盛夏,知了扯着嗓子没完没了地叫。一家人去地里割麦子,我在家看门。翘着二郎腿躺在炕上,头顶挂着一大筐西红柿,一会起来垫着脚取一个吃,不记得吃了几个,只记得那是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西红柿。所以现在几乎不吃西红柿,因为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味道。
那时候尿床,伯母洗被我尿湿的床单,我坐在小板凳上看。
她说:“你看你把我的床单都尿湿了。”
我说:“等我长大了给你买。”
可是我食言了,这是我能记得的第一个未能兑现的诺言。那是大学暑假的一个雨天,我和家人在田里采桑叶,说起三伯,我说我什么时候要去看看伯母,妈妈说“她都不在了你不知道吗?”原来高三学业繁忙,父母瞒了我。雨湿了脸,我还没有来得及给她买一针一线。
屋后小坡上有一个不大的水塘,夏天长满长长的芦苇。我脱光了站在洋瓷盆里,堂姐给我洗澡。哥哥们钓鱼给我吃。冬天水塘会结一层厚厚的冰,一家人凿冰取水。
这次回去,三伯和两个哥哥还在,像往常一样爱笑,不过三伯已不便走路,两个哥哥脸上多了沧桑。时隔近30年,老房子还在,但有点摇摇欲坠,水塘还在,却没有水,四周和塘底长满了草,芦苇花在秋风里飘摇。
最使我难忘的是临走时三伯笑着说:“你小时候,我在院子里晒麦,你跟在我屁股后面说,“伯伯伯伯,我给你cāng首歌。”唱完他问:“你跟谁学的?”我回答:“我跟我爸爸you(溜)的。””他说那首歌叫《悠悠岁月》。
我发音不准,我给他唱爸爸教我的歌,他记了一辈子。而那首歌我也记了半辈子。
悠悠岁月
【那些很小就会背诵唐诗三百首的儿童,现在都过的咋样了】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
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
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
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
恩怨忘却
留下真情从头说
相伴人间万家灯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过去未来共斟酌
过去未来共斟酌
那时候爸爸爱弹琴,爱唱歌,弹得熟练,在被窝里用脚弹。弟弟小脚丫在琴键上踩着走来走去。爸爸是个浪漫的人,年轻的时候弹琴,画画,雕刻,读书,流浪,创业。
可能受他影响,我也爱唱歌。大学时早晨总是很开心,早起,手扶架子床扭着屁股唱一嗓子,把舍友们都吵醒(其实我是为了叫她们早点起床)。个个恨得咬牙切齿,卫生纸塞耳朵的,被子蒙头的,去操场背单词的。现在想来果然是对最熟悉的人最野蛮。
现在也唱歌,不过不出声了,开心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独行的时候,做饭的时候,洗衣服的时候都哼着歌,好像身体里有一个开关,有情绪的时候会自动开启。
现在看大爷大妈们跳广场舞,心里都有种说不上来的高兴,因为他们老了依旧热爱生活。我们向往诗和远方,远方有点难度,但诗可以有啊,而且就在手边。
溪溪还小,爸妈已老。她常说“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我爱你”这句话除了对溪溪,对别人却说不出口。
我爱你就是:
为你写字
给你唱歌
和你读诗
在这儿童注音插图版《唐诗三百首》里,我尽可能挑选简单易懂的诗与她同读,常常顾不上她能不能理解。只希望在她最初的记忆里有诗,有歌,有我们。
■网友的回复
泯为众人矣
- 网络上的那些自媒体文章能不能给自己带来较大帮助
- 为啥总是说韩国砂糖好,中国地大物博为啥就会不及它呢
- 你见过那些令人嗤之以鼻的优越感
- 帮忙多了就会觉得理所当然
- 那些染上烟瘾的人是啥感觉
- 我很小左脚做过马蹄足内翻的手术 功能恢复得不错 我能报考人民警察的公务员岗位吗
- 那些开在高逼格地段的茶道、香道、佛品等结合的店铺的商业模式是啥
- 我会记住以前别人对我的好,即使是很小的事情,这样好吗
- 怎么样面对那些颜值不高,却又很喜欢在朋友圈发自拍的人
- 投影仪不挂在屋顶还有那些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