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为何俺答封贡能化解明蒙百年血仇?撇除虚无面子后就没什么恨了( 二 )


不过明朝却很难迈出这一步 。
首先 , 长年的战争 , 让朝廷对于蒙古人非常的不信任 。 即便是蒙古人主动伸出“橄榄枝” , 朝廷方面也条件反射地觉得是“虏情叵测” , 总而言之一句话 , 这不是求和 , 这是阴谋 。
另外一个不能明说的原因就是上朝天国的自负心理在作祟 。 即便是和平也应该是上朝恩赐于蛮夷 , 怎么能反过来由蛮夷来逼和呢?而且不需要上战场的人 , 邀战的口号往往喊得震天响 。
所以蒙古方面越是以战逼和 , 明朝方面反而越是无人开口接受 。 不然贪生怕死、通敌辱国、卖主求荣等帽子就会一顶接一顶地飞过来 。
嘉靖二十五年 , 俺答汗以蒙古最高礼仪“九白大贡”(九匹白骆驼、九匹白马、九匹白牛以及金锅、银锅各一)求取称臣重开贡市 。 但是世宗以“求贡诡言”断然拒绝 , 并下令“复言开马市者论死” 。
【爱历史】为何俺答封贡能化解明蒙百年血仇?撇除虚无面子后就没什么恨了
文章图片
嘉靖二十九年 , 俺答汗带着大军包围了北京(庚戌之变) , 终于强逼世宗接受了“橄榄枝” , 同意重开贡市 。 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别说真正地实现和平了 , 只会让明廷倍感屈辱 , 愈发地走向对立 。
注:庚戌之变发生后世宗虽然同意了重开贡市 , 但是明朝并未认真履行 。 而且嘉靖三十年朝廷就以蒙古贪得无厌 , 互市后仍然犯边为由关闭了马市 , 重新进入战争状态 。
而和平的契机也在明蒙的紧张对立中突然到来 。
隆庆四年俺答汗不知为何抢了自己孙子把汉那吉看中的一个女子(三娘子) , 把汉那吉一怒之下于当年九月率少数部下跑到大同向明朝投降 。
那吉欲娶之 , 为俺答汗所夺......那吉怒 , 欲治兵相攻 , 俺答汗以他女畀之 , 终不悦 , 遂弃所部来归 , 独阿力哥等十人从 。 已而 , 降者相踵 。 巡抚方逢时受之 , 以告总督王崇古 , 处之镇城 , 所以拊循慰藉之甚至 。 ”《明穆宗实录》
当时大同地区的将领们并不怎么相信把汉那吉 , 觉得这是蒙古人的圈套(例如做奸细或攻城内应) 。 他们并不同意接纳把汉那吉 , 甚至不少人建议把那吉等人杀了 , 拿首级请功 。
宣大总督王崇古和大同巡抚方逢时 , 觉得这是个和俺答汗沟通的机会 , 就上报朝廷建议接纳那吉并赐其官爵 。
是什么让明朝朝廷放下百年血仇、先皇被俘以及两围京师之耻 , 主动选择沟通以及和解呢?
首先近两百年的历史证明 , 明朝没有用军事解决蒙古问题的能力 , 持续战争除了消耗资源和国力 , 没有任何意义 。 其次朝廷不少人都意识到了 , 明蒙双方打生打死 , 最终还不就是为了和平么?而蒙古人议和的条件只不过是“互市”而已 。 撇去虚无飘渺的面子 , 朝廷有什么道理不接受呢?
而且即便是放不下面子 , 还是有对应的办法来满足那些好面子的人 。
消息传到朝廷 , 穆宗展现了他非同一般的见识和能力 。 穆宗也觉得这是一个和蒙古沟通并缓和关系的机会 , 不但首肯了王崇古的建议 , 还将反对议和的“搅屎棍”叶梦熊赶出了朝堂 。 这种直接表态的行为 , 也大幅度减少了议和的阻力 。
山西道御史叶梦熊言:“把汉那吉之降 , 边臣不宜蘧纳 , 朝廷不宜授以官爵 , 将致结仇激祸 。 ”至引宋郭药师、张事为喻 。 上览疏 , 怒其妄言摇乱 , 命降二级调外任 。
《明穆宗实录》
别看叶梦熊官职不高只是个道御史(七品) , 但是明朝中期之后言官势力已经强大(御史控制着巡抚系统)的可以左右朝堂 , 而且叶梦熊还有个特殊身份“军事文官” 。 鉴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 不过万里三大征中“宁夏、播州”两征的主要发动和参与者就有叶梦熊 。
王崇古在与内阁高拱等人商议后 , 决定厚待把汉那吉 , 并在俺答汗不加害的前提下用他从俺答汗那边换回叛逃过去的赵全等人 。
【爱历史】为何俺答封贡能化解明蒙百年血仇?撇除虚无面子后就没什么恨了】明蒙双方在交界处的云石堡展开谈判 , 本就有意议和的俺答汗对明廷的条件自然不会拒绝 , 双方很快就达成一致 。 隆庆四年十二月 , 俺答汗将赵全、李自馨、王廷辅、赵龙、张彦文、刘天麒等人交予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