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品山水|赏心悦目——分享一组黄宾虹最美山水画
文章图片
靳尚谊油画《黄宾虹》(局部)
黄宾虹(1865~1955) , 近现代国画大家、学者 , 中国山水画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 原籍安徽歙县 , 生于浙江金华 。 初名懋质 , 后改名质 , 字朴存 , 号宾虹 , 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
其山水画风浑厚华滋 , 意境深邃 , 受李流芳、程邃、程正揆及髡残等影响 , 兼法宋、元 , 屡经变革 , 自成独特面目 。 中年画风苍浑清润 , 晚年尤精墨法 , 趋向黑、密、厚、重 , 创“五笔七墨”之说 , 有时在浓、焦墨中兼施重彩 , 并以“明一而现千万”的表现手法 , 写出浑厚华滋的山川神貌 。 绘画之外 , 从事绘画史论、篆刻的研究和教学 , 著有《古画微》《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
黄宾虹语录
临竭力追古 , 遗貌取神 , 成一家法 , 传无尽灯 , 其与韩、柳、欧、王有功古文辞 , 无多差别 。
▼黄宾虹1909《山水四屏》146×38cm×4
文章图片
夫唯搜采广博 , 极深研几 , 能合众长以为己有 。 古人成法 , 历历如见 , 弃其糟粕 , 掇其精华 , 而后笔笔自家写法 , 亦笔笔自古人得来 。
▼黄宾虹《宝铁研斋图》142.5×50.6cm
文章图片
临摹并非创作 , 但亦为创作之必经阶段 。 我在学画时 , 先摹元画 , 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 , 以其结构平稳 , 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 , 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 , 以其法备变化多 。 所应注意者 , 临摹之后 , 不能如蚕之吐丝成茧 , 束缚自身 。
【壹品山水|赏心悦目——分享一组黄宾虹最美山水画】▼黄宾虹《岚影千寻图》137×50cm
文章图片
画之创造 , 古人经过之路 , 学者当知有以采择之 , 务研究其精神 , 不徒师法其面貌 , 以自成家 , 要有内心之微妙 。
▼黄宾虹《柴门独掩》33×127cm
文章图片
临摹古人名迹 , 得其神似者为上 , 形似者次之 。 有以不似原迹为佳者 , 盖亦遗貌取神之意 。 古来各家用笔用墨 , 各有不同 , 须于名迹中先研求如何用笔 , 如何用墨 , 依法对写 , 与之暗合 , 是为得神 。 若以迹象求之 , 仅得貌似 , 精神已失 , 不足贵也 。
▼黄宾虹《春光老屋》127×65cm
文章图片
近悟于古迹与游山写稿融会一片 , 息立面目 , 渐觉成就可期 。
▼黄宾虹《春山雨霁图》121×40.5cm
文章图片
作画最忌描、涂、抹 。 描 , 笔无起伏收尾 , 也无一波三折;涂 , 是仅见其墨 , 不见其有笔 , 即墨中无笔也;抹 , 横拖直拉 , 非人用笔 , 是人被笔所用 。
▼黄宾虹1923年作《虞山图》83×41cm
文章图片
减笔山水 , 顿有千岩万壑之思 。 以少许胜多许法也 。 然较繁密为尤难 。
▼黄宾虹1925年作《云归草堂图》113×35cm
文章图片
山以其时光的不同 , 可分朝阳山、正午山、夕阳山 。 朝阳山与夕阳山 , 因阳光斜照 , 所以呈半阴半阳 。 正午山因阳光直射 , 所以近处平坡白 , 而远处山峦黑 , 画中山水 , 常见近处清淡 , 远山反浓黑 , 即是此理 。 如画夜山更宜用重墨 。
▼黄宾虹1928年作《山水》80×3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