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之|《茶馆》39年,如今蓝天野94岁,郑榕97岁,李光复74岁,于是之、朱旭已去世了( 二 )


在“裕泰茶馆”里 , 除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之外 , 经常进出的 , 还有常四爷、松二爷等这样的旗人 , 还有一心想通过实业救国的秦二爷 , 还有宫里出来的太监、街上流窜的惯犯以及乡下吃不上饱饭的穷人等 。 虽然人物众多 , 但却个个形象鲜明 , 基本上三言两语 , 就能让观众对这个人的身份、职业、性格等有所了解 。
话剧《茶馆》于1958年初首次与观众见面 , 好评如潮 。 1963年5月又再次复排上演 , 同样获得观众的交口称赞 。
当时就有人提议将其拍成电影 , 但因为紧接着那场运动的到来 , 这件事情只能搁浅 。 直到1980年 , 北京人艺又再次排演了《茶馆》 , 观众趋之若鹜 。 这一次 , 将《茶馆》搬上银幕的计划再次重启 。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刚刚拍完《甜蜜的事业》和《七品芝麻官》的擅长拍摄舞台艺术片的谢添 。
将话剧拍成电影 , 在这之前不是没有先例 。 但大多并不很受欢迎 , 票房通常也不会很好 。
然而这一次 , 《茶馆》却是个例外 。
1982年 , 谢添将其拍成电影后 , 它不仅收获良好票房 , 而且口碑更是好得不得了 。 直到现在 , 它的豆瓣评分都是9.5分 。 共有7万多人为其打出了分数 , 有超过78%的人为其打出了五星 。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 , 在豆瓣上 , 评分最高的电影也不过是9.7分 , 是《肖申克的救赎》 。 而评分高达9.5分的《茶馆》 , 完全就是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一了 。
而且 , 它还是一部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作品 。
在这部电影里 , 既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效 , 也没有千变万化的镜头转换 , 甚至连场景 , 也只是局限在“裕泰茶馆”的周围 。 导演谢添 , 也只是利用北影厂拍摄《骆驼祥子》时搭建的丁四牌楼的街景 , 将其变换成了“裕泰茶馆”门前的牌楼 , 使观众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 有了更真实的了解 。
然而更多的时候 , 这出戏里全都是演员的对话 。
这实际上 , 也是影片中 , 最精彩的部分 。
一出精彩的话剧 , 除了考验编剧和导演的水平外 , 演员们精彩的呈现 , 更加功不可没 。
我觉得 , 《茶馆》从舞蹈到银幕 , 除了编剧老舍先生 , 除了导演焦菊隐(原舞台导演)、夏淳(原舞台导演)、谢添等人的努力外 , 北京人艺的演员们的精湛演技 , 更是我们喜欢它的很重要的原因 。
尽管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他们 , 都已经普遍不再年轻 。 扮演角色年轻的时候 , 都明显有着“扮嫩”的嫌疑 。 但他们 , 却都通过出神入化的演技 , 突破了外形上的限制 , 让我们感受到了角色的魅力所在 , 也让我们欣赏到了 , 什么才叫真正的高水平的表演 。
看过《茶馆》之后 , 我不得不叹服——《茶馆》中的主演们 , 他们才是中国真正的表演大师啊 。
我觉得《茶馆》豆瓣评分9.5分 , 有一半是给老舍先生的 , 而另一半 , 是给导演和演员们的 。
在电影《茶馆》中 , 汇聚了北京人艺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 他们中有扮演王利发的于是之 , 当时55岁;有扮演常四爷的郑榕 , 当时58岁;有扮演秦仲义的蓝天野 , 当时55岁;有扮演松二爷的黄宗洛 , 当时56岁;有扮演刘麻子和小刘麻子的英若诚 , 当时53岁 。
也可以这么说 , 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一群老艺术家 , 为我们上演了一出真正的好戏 。
那么 , 39年后 , 大家还记得这部老电影吗?是否和我一样 , 会时常翻出来重温?对于影片中老艺术家们的表演 , 是否也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么 , 39年之后 , 他们都还好吗?是否还在坚持演戏呢?今天 , 就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吧 。
我想先说说于是之 。
于是之 饰 王利发
我对于是之的第一印象 , 来自于《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 。 后来又看了他在《龙须沟》中所扮演的程疯子 。 哦 , 我觉得 , 这真是一个演啥像啥的好演员 。 直到我看了《茶馆》 , 看了他演的王利发 , 我才知道 , 什么叫真正的“表演大师” 。
他扮演的是一个茶馆掌柜 , 一个眼观六路 , 耳听八方的勤快精明人 。 于是之几乎对王利发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做了设计 , 包括走路时两手向外伸展开来 , 也是一个茶馆老板的职业习惯 , 另外他面对不同的人物说台词时不同的语气 , 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
有人说 , 王利发这个人物 , 是整部《茶馆》中的魂 , 这话不无道理 。
而于是之正是通过自己的表演 , 给这出戏里 , 注入了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