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歷史|为什么中华文明有这么强的延续性?,五大脉络说明( 二 )


02
这就造就了中国的第二条发展脉络: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早熟的文明 。 农业文明在黄河中下游出现后 , 发展得非常快 。 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 , 中国的政治文明也迅速发展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实行分封制的国家 , 中国建立的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 , 不但时间上比欧洲早了一两千年 , 而且在形式上也比欧洲更整饬有序 。 中国的青铜文明虽然后起 , 但是远比其他地区的青铜文明辉煌 , 这个在博物馆中展示得一目了然:湖北省博物馆中的曾侯乙墓青铜文物 , 其精致和繁复程度 , 是其他地区的青铜器物无法望其项背的 。 在春秋战国时代 , 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 , 这早早地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 及至秦朝 , 中国又率先在人类史上创立了最大的郡县制君主专制国家 , 建立了当时国家对人民最严格、最精密的控制 。 因此 , 中国历史的一大特点是 , 社会很早就出现了“现代化”的面貌 。 李侃如说:“发端于秦朝的官僚制度 , 经历几个世纪 , 呈现出近代西方官僚制度的特点:界定清晰的职位 , 基于功绩的任命 , 明确的报酬结构 , 职能的专业化 , 高度发达的正式沟通体系 , 关于权力行使的适当路线的详细规章 , 定期的报告职责 , 正式的监察组织 , 等等 。 ”李零说 , 秦代政治的那套“理性设计” , 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 , “若以西洋史的眼光看 , 都是非常‘现代’的创设” , 远比世界其他地方“先进” , 西方要在一千多年后才出现这些东西 。 决定中国文化特点的几乎一切因素 , 从文化特性到政治体制 , 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完全成熟了 。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也认为 , 现代国家在中国的出现要比其他地区早得多:“中国是创造现代国家的第一个世界文明” 。 但是 ,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中国演变的步伐突然慢了下来 。 自秦朝到晚清 , 中国思想文化基本上都是沿袭阐释先秦诸子 , 原创性的新成就不多 。 中国的政治制度也是历代沿袭秦制 , 没有本质性的变化 。 因此在历史上 , 就体现为治乱兴衰的不断循环 。 中国文明的早熟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 中国文明后来的稳定 , 也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优越 。 在文明基本成熟之后 , 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民族文化上的普遍落后使中国早期文明遇到的挑战很小 , 从而使它丧失了探索农业文明以外其他文明形式的动力 , 也丧失了自我剧烈变革的压力 。
03
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三条脉络 , 是两头变化剧烈 , 中间不断循环 。 我们说中国文化是连续的、没有中断的 , 但并不是说没有过变化 。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突变:周秦之变和卷入全球化之变 。 周秦之变 , 说白了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 。 这个变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变化 。 在周秦之变之前 , 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 我们需要先明确的是 , “封建”这两个字 , 用来指秦始皇之后的中国历史是不合适的 ,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 , 指的是政治制度中的分封制 , 这是周代的事 。 在周代封建制下 , 人们生活在一个又一个小的自治社会中 , 用老子的话说 , 是一个个“小国寡民” , 老死不相往来 。 这个时代和后来欧洲中世纪的贵族时代很相似 , 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个分散的庄园之中 , 处于半自治状态 , 横向联系不多 , 纵向也没有一个能“一竿子捅到底”的政治权力 。 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中国进入帝制时代 。 社会运转规律完全改变 。 小自治体被打散 , 统一成了一个大共同体 , 政治权力纵向一竿子捅到社会最底层 , 国家直接控制每一个人 , 汲取能力空前提高 , 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非常独特的中国特色 。 秦到清这个时期的中国 , 很多特征是人类其他政治体绝无仅有的 。 因此所谓周秦之变 , 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上 , 都是划时代的大事 。 第二个变化 , 是卷入全球化 。 这个变化也就是李鸿章所谓的“三千余年一大变局” , 或者是历史教科书所说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 , 这一变局让中国不可回头地卷入全球经济新秩序中 , 整个社会的运转规律又一次发生了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