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金融评论|曾刚:科创板为什么需要保荐跟投机制?


复旦金融评论|曾刚:科创板为什么需要保荐跟投机制?
文章图片
【复旦金融评论|曾刚:科创板为什么需要保荐跟投机制?】■本文选自《复旦金融评论》
■作者:曾刚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客座教授 ,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执行所长
■公众号:复旦金融评论
2020年7月 , 科创板迎来开板一周年 。 科创板注册制券商保荐跟投制度践行风险共担、利益共赢背后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是什么?
曾刚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客座教授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执行所长
IPO市场化改革是证券市场公认的“牛鼻子”工程 , 其关键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市场主体激励约束机制 , 以淡化监管部门被动承担的主导责任 。
在我国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历史背景下 , 为解决IPO业务中“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 科创板借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信号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 , 引入保荐跟投机制来强化投行的市场核心作用 , 督促保荐机构勤勉尽责 , 成为IPO市场化改革的一个有力抓手 。
从科创板开板近一年的运行情况来看 , 保荐跟投机制起到了促进IPO合理定价的作用 。 在部分公司出现破发的背景下 , 保荐机构在项目筛选中变得更加审慎 , 达到了预期的政策效果 。 从长远来看 , 这一机制将对金融市场改革、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证券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应当长期坚持 。
从科创板开板近一年的运行情况来看 , 该机制起到了促进IPO合理定价的作用 。 在部分公司出现破发的背景下 , 保荐机构在项目筛选中变得更加审慎 , 达到了预期的政策效果 。 从长远来看 , 这一机制将对金融市场改革、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证券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应当长期坚持 。
保荐跟投是基于经典理论的制度创新
复旦金融评论|曾刚:科创板为什么需要保荐跟投机制?
文章图片
科创板保荐跟投机制是借鉴了两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所做出的制度创新 , 目的是强化投行的市场核心作用 , 督促保荐机构勤勉尽责 。
1970年 ,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A.Akerlof)在哈佛大学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著名的《次品问题》一文 , 首次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概念 。 阿克尔洛夫从二手车市场入手 , 发现了旧车市场由于买卖双方对车况信息了解的不同而产生的价值判断差异 , 并由此导致“定价偏差”和“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 2001年 , 乔治·阿克尔洛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迈克尔·斯宾塞(A.MichaelSpence)因在“信息不对称”领域的研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会造成信息劣势一方面临交易中的“逆向选择” , 而信息优势一方则可能出现“道德风险” 。 这两种不良后果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 误导了市场信息 , 造成市场失灵 。 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市场失灵” , 经济学界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法:信号理论和激励相容机制设计 。
迈克尔·斯宾塞教授提出了信号理论 。 信号理论的核心逻辑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 , 一方没有办法知道另一方的真实信息 , 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通过发送一个信号来证实自己的真实性 。 例如 , 在就业市场 , 拥有名牌大学的学历便是一个证明自身能力的信号 。
2007年 , 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利奥·赫尔维茨(LeonidHurwicz)等三人 , 以表彰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础 。 在机制设计理论中 , 赫尔维茨教授提出了“激励相容”的概念 , 即在市场经济中 , 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 , 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动 。 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 , 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参与各方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 , 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