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洲镇|长江江心的汛期抗战:一个镇的撤离与坚守

江洲镇因水而生 , 位于长江中游冲积而成的洲岛 。 它与水的博弈 , 也由此与生俱来 。
位于江西九江市东北部的江洲 , 处于赣皖鄂三省交界区域 。 其所在的这座超过一百平方公里的洲岛——江新洲就在长江的水中央 , 东面是鄱阳湖的湖口 , 长江和鄱阳湖之水在此交汇 。 多少年来 , 中国第一江河的江水、第一大淡水湖的湖水 , 哺育了江洲人 , 也让江洲人饱受水患之苦 。
1998年的洪水 , 曾把江新洲全部淹没 。 22年后 , 长江九江段超出警戒水位2米多 , 逼近历史最高水位 , 江洲北面出现江水漫堤险情 。
2020年7月13日 , 江洲镇陆续撤离老弱病残居民4700多人 , 全镇青壮劳动力则留下来“保卫家园” 。 数天时间里 , 在外地务工的江洲人返乡抗洪超过4100人次 。 此外 , 1600名解放军、武警和消防救援人员 , 至今仍奋战在全岛41公里的长江大堤上 。
江洲人年复一年地与水抗争 , 在抗争中撤离或坚守 , 浓缩了这座江心洲岛数百年沧桑 。
依靠平坦地形和丰富的水资源 , 江洲从棉花基地发展到旅游名镇 , 但被江水阻隔的交通困局仍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 是像老一辈一样留守家园 , 还是离岛另谋发展?许多江洲人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
江洲镇|长江江心的汛期抗战:一个镇的撤离与坚守
文章插图
7月13日的江洲北部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朱伟辉 图
洪水围岛 , 四类居民撤离
连接南北两岸的轮渡 , 是3.6万江洲人通往外界唯一的交通方式 。
江洲距九江市区约20公里 。 从柴桑区新港镇的渡口搭乘渡船 , 往北横过约1公里的长江江面 , 10分钟便可抵达江洲渡口 。
7月13日至15日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在江洲渡口看到 , 江边的亭子和少数房屋已被水浸淹 。 南堤的水位仅低于堤坝1米多 , 而长约17公里的北堤 , 多段堤坝已低于水位 , 江水漫过堤面 , 幸好有沙袋构筑的子堤阻挡 。
江洲镇|长江江心的汛期抗战:一个镇的撤离与坚守
文章插图
7月中旬 , 江洲渡口边的一些建筑被江水浸淹 。 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 , 均为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朱远祥 图
长江由西往东流经江洲时 , “开叉”往南北两边流去 , 江洲由此形成南堤和北堤 。 江洲镇党委书记陈世超告诉澎湃新闻 , 南堤平均高24米 , 北堤平均高22.6米 。
受长江流域持续强降雨的影响 , 7月12日20时 , 长江九江站水位达到22.81米 , 与1998年历史最高水位仅差0.22米 。 根据水位与堤高的数据比对 , 当时长江水位高出江洲北堤0.2米左右 , 汛情十分严峻 。
江洲镇有15个村(场) , 共36265人 , 大部分村民居住在堤坝下的平原 , 耕地4万多亩 , 均比堤坝低三四米 。 如果洪水大面积漫堤或出现堤坝决口 , 后果不堪设想 。
7月12日 , 江洲镇防汛指挥部发布紧急通知 , 要求全镇“老幼病残”人员在13日之前全部转移 。 转移对象包括四大类:65岁以上老人、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常年患病的村民以及残疾人 。
江洲镇|长江江心的汛期抗战:一个镇的撤离与坚守
文章插图
汛情发生后 , 江洲的部分群众通过轮渡撤离 。
两天时间里 , 撤离的人员带上简单行李 , 陆续通过轮渡出岛 。 据陈世超介绍 , 截至7月13日晚 , 全镇已转移4732人 , 包括从本镇敬老院转到岛外敬老院安置的28位老人 。
除了敬老院的老人 , 镇政府并没有对其他转移的村民进行集中安置 。 陈世超说 , 许多人投靠亲友 , 还有不少人在对岸买了房子 。
在关于江西水灾的报道中 , “江洲告急”引发了社会关注 。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 , 江洲镇有工作人员指出 , 当时网上出现“全镇撤离”的说法并不正确——镇上的青壮年劳动力仍继续留守防汛 , 撤离的只是老弱病残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