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长,无效,互怼,冷场?真正开好一次会,你要建立“闭环”模式


|冗长,无效,互怼,冷场?真正开好一次会,你要建立“闭环”模式
文章图片
|冗长,无效,互怼,冷场?真正开好一次会,你要建立“闭环”模式
文章图片
|冗长,无效,互怼,冷场?真正开好一次会,你要建立“闭环”模式

阅读文章前 , 请点击关注 , 您的这一举动 , 既会激起笔者的写作动力 , 更会让您的认知收益持续增加!
“开个会也不提前发个通知 , 谁能知道啊?”上周销售部赵经理 , 因开会发言准备不充分而受到部门领导批评 , 感到很委屈 。
会议结束后 , 小赵再次打开公司部门的工作群 , 查找该次会议会前需要完成的相关准备 , 结果看到了会议要求发言不少于3分钟 , 而且还要有数据分析 。
这回赵经理感觉有些无话可说了 , 但还是嘟囔了一句:“三天前发个通知 , 光记住开会时间了 , 具体细节早就忙忘了 , 哪有工夫一遍遍爬楼 , 就不能会议再强调一遍吗?”
开会 , 往往既是会议参与者的痛 , 又是会议主持人的难 , 搞不好就会造成各种不适:
1.冗长 。 会上领导讲一小时 , 然后 , 员工再讲两小时 , 再转入相互讨论 , 又来一小时 , 结果 , 你说你如何 , 他说他怎样 , 要么相互捧 , 要么相互怼 , 半个工作日 , 没了 。
2.无效 。 会议不准时 , 内容不聚焦 , 交流不充分 , 结论不清晰 , 唇枪舌战老半天 , 回头落实放一边 。
3.互怼 。 因会前沟通不充分 , 会下个个是朋友 , 会上你我成敌人 , 更有甚者 , 拍桌而起 , 摔门而去 , 丝毫不留情面 。
4.冷场 。 主持人抛出个话题 , 参会人员 , 你瞅我 , 我瞅你 , 谁也不愿讲第一句 , 实在不行 , 来个流水作业 , 依次发言 , 也是三言两语 , 应付几句 , 草草结束 , 坐等举手同意 。
相信 , 这样的弊端 , 身处职场的你 , 也一定经历过 。 于是 , 你或许会不由地喊出一句:“这样的会 , 趁早别开 。 ”
然而 , 有句话 , “花儿 , 是无罪的 。 ”同理 , “会议 , 也是冤枉的 。 ”会议 , 本身没有错 , 而是在于参与者不会开会 , 以致于使得会议带来了时间上的浪费、内容上的跑偏还有效果上的缩水等各种问题 。
因而 , 必要的会议还是应该开的 。 正如冯唐在他所写的《冯唐成事心法》那本书中所提 , 如果想成事 , 请把开会作为你最喜欢的运动 , 修练成你最擅长的运动 。
一个人想成事 , 很难 , 更多人一起成事 , 更难 , 有效的解决方法 , 就是要统一思想 , 协调行动 , 形成合力 , 而做到这一点 , 就必须通过开会 , 实现一对多沟通 , 达成“多人同心 , 其利断金” 。
那么 , 如何高效地完成一次会议?我在《冯唐成事心法》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 关键在于构建开会的“闭合”回路 , 具体来讲 , 需先后经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 会前准备俗话说 , 不打无准备之仗 。 开会也是如此 , 提及准备 , 最好能做到一张会序统全局 。 如下图:
概括来讲 , 就是要做到“5w”即 , what(什么主题);when(什么时候);who(谁参加);where(在哪里);why(为什么) 。
将该会序提前下发后 , 围绕会序大体框架 , 所有与会人均做好相应地发言准备 , 必要时可以辅助课件 。
需要强调的是 , 会前两三个小时 , 会议主持人要将会序再次传至工作群 , 一来 , 可以再作强调;二来 , 免去前期会议通知因为被其他信息淹没 , 出现与会人员再次爬楼翻看会议细节的麻烦 。
第二个环节 , 会中控制主要控制3个卡点:第一个 , 时间 。 1)与会人员准时参加 , 可于开会前10分钟 , 在群内再发开会时间以示提醒;2)发言人员 , 按规定时间发言 。
第二个 , 内容 。 1)对于发言人员所讲内容 , 可以运用白板做关键记录;2)整体会议内容形成会议纪要 。
第三个 , 节奏 。 会议应设立有一定威望的主持人 , 当会议议题出现跑题或者被他人带偏时 , 要及时予以纠正 , 同时 , 参会人员不提意见建议时 , 要采取灵活方式 , 激活人员的参与热情 。
第三个环节 , 会后管理最主要就是要做到会上形成的决议 , 明确的分工 , 落实的人员的会后执行情况 , 进行实时跟踪督导 。
若遇难以克服困难 , 可及时反馈 , 若有必要 , 也可再召集会议 , 集中研究解决办法 。 而不能将会后形成决议的事情 , 因各种因素 , 拖拖就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