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职业&孝道金字塔,你在第几层?( 二 )


宋骁的母亲说:“无论如何 , 那就是首都呀 。 ”
工作机会、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离家距离、物价水平、社会治安、城市绿化、交通设施等等 , 都会是年轻人选择工作城市的考虑因素 , 只是个人权重和配比有所差别 。
而北上广深那种与生俱来和日积月累的吸引力 , 的确让许多年轻人难以抗拒那份被冠以“未来能如何”光环的可能性 。
·以父母和房子为圆心
疫情之下 , 别离之间 , 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演变为更加强烈的集体意识 , 并且“铁饭碗”工作在重大公共危机之下呈现出的可靠与稳定 , 让今年国考、省考、选调生等各种考试的人数攀升 。
网友“刀酱crystal”表示:考上老家的公务员之后 , 我妈忽然开始频繁地参加同学会 。
离家近的体面工作降低了租房、交通之类的生活成本 。
除非北上广深 , 不然就回老家考编制 , 这应该是很多江浙沪父母的心态 。
浙江人王栋在幼儿园时期就跟随父母迁往无锡生活 , 从租房到买房 , 再到置换房产 , 见证了江浙沪房市的一路水涨船高 。
王栋的母亲搬进新居后 , 一连发了八条朋友圈 , 她觉得这套房子足够养老了 。
以父辈的置业为圆心 , 以自身能力为半径规划事业 , 既能照料父母 , 又能合理运用父辈积攒的人脉资源 。 在南京完成本科学业后 , 王栋毫无疑问地回第二故乡——无锡工作 , 经过母亲的小姐妹引荐 , 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工作 。
能言会道的他迅速适应 , 仅仅用了半年就把自己的头像挂上了“五星员工”的榜单 。
同为浙江老乡的女朋友辞了工作到无锡 , 而为了保持“距离产生美”的婆媳关系 , 王栋的父母选择回到浙江老家生活 。
站在成家的十字路口 , 父母的开明和退让让王栋心生酸楚 。
一方面 , 他想努力赚钱 , 早日和父母过上相隔“一碗汤”距离的美好日子;另一方面 , 他在家里客厅安装了高清监控设备 , 连接到父母手机 , 他们想念时可随时看看 。
所谓立业成家 , 部分父母的期待不仅包含儿女工作区位的限定 , 还自然而然地框定了儿女伴侣的出身背景 , 比如最好不要远嫁 , 或不要娶省外的新娘子 , 试图提前规避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相处矛盾 。
当我们成为父母 , 过来人的经历是每个人理解现实最有效的路径 。
网友“夏小圈毕业了”表示:我四川人 , 我老公浙江人 , 以前因为他们亲戚说找了个这么远的新娘子各种理论 , 现在我也希望一岁多的儿子找个省内的……
时间如同一块橡皮擦 , 无关对错地擦去曾经的不解、愤怒 , 亦或坚持、期许 。
毕业后在美国工作了三年的林霖 , 带着80万美金的存款回到了江苏老家 。
理工科的高学历背景和工作经历让她足以相对轻松地在一线城市找份工作 , 但多年的孤独漂泊让她身心俱疲 。
更何况家乡成功跻身新一线城市 , 物联网等高新产业的蓬勃发展 , 职业与孝道两全的好机会就摆在眼前 。
·孝道:面子还是里子?
“职业&孝道金字塔”是对区域性传统观念的调侃 。
有网友戏称:这套三等孝子至终极孝子的评价体系 , 深入浅出 , 得到学界认可 , 并广泛应用于群众自评 , 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整套新时代社会阶层划分的有效模型 。
当不同年代、身份的群众进入自评阶段 , 价值观的碰撞由此产生 。
比如“国家单位临时工”与“网红主播”在两代人眼中的地位差异;地域歧视导致的婚恋阻碍等均真实上演 。 其核心问题在于面子和里子孰轻孰重 。
网友“小泥鳅Summer”说:本宁波女娃 , 找了宁波事业编工作 , 老公本地国企 , 房子买了和父母一个小区 , 公婆爹妈那是相当满意 。
这幅母慈子孝的美妙画面 , 本人到底幸不幸福?
本人没说 。
社会习惯将孝道理解为对父母既有期待和观念的顺从 , 而这种顺从往往配合着妥协与放弃 , 进而容易生成不幸福感 。 有人后悔从小听话 , 结婚生子之后都没离开出生的那个小镇;也有人见识过外面世界的繁华 , 回到家乡 , 胸口的不甘难以倾吐 。 几年前 , 一封“世界那么大 , 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红极一时 。 对社会流动的想象来自真实的生命体验 , 更频繁地来自网络空间无介质地敞示 。
见过太阳的人 , 是很难容忍平淡的 。 而父母都希望子女幸福 , 这是毋庸置疑的大前提 。
用工作与婚姻来界定孝顺与否 , 太过模糊 , 真正的孝顺需要建立在两代人彼此的有效沟通和尊重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