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棣为何当了皇帝后还要四处征战?后世揭开不可告人的真相( 二 )


【历史故事】朱棣为何当了皇帝后还要四处征战?后世揭开不可告人的真相
文章图片
朱允炆画像
(四)、用实际行动颠覆其父朱元璋的皇帝与藩王关系的制度设计
客观来说 , 朱棣的资历和能力最适合做朱元璋的继承人 。 如果在年富力强的四十岁可以继位 , 那么帝国将避免一次并非必然的重大动荡 。 朱元璋早年在设计分封制的时候 , 告诉他和他的兄弟们千万不要觊觎皇位 , 甚至用哄小孩的语言说:“你们的日子比天子要好过的多 , 要安于自己的地位 。 “觉得没说全 , 又进一步引申说:凡自古亲王居国 , 其乐甚于天子 。 何以见之 , 冠服宫室车马仪仗亚于天子 , 而自奉丰厚 , 政务亦简……”朱元璋从享受和安逸的角度阐发了做王侯比做皇帝舒服的理论 , 看似有理 , 然而从权利和欲望人性的深层解读来看 , 他的解释多么的经不住推敲 , 甚至作为皇帝的他 , 这样解释皇帝这个职业自己都感到自欺欺人 。 于是不得不再次举出一些警告性的话来说:“凡古王侯 , 妄窥大位者 , 无不自取灭亡 。 ”最后骨肉相争 , 外人有隙可乘导致本家族被连根拔起的惨痛教训 。
【历史故事】朱棣为何当了皇帝后还要四处征战?后世揭开不可告人的真相
文章图片
靖难之役
或许 , 在身后出现的燕王夺权的事件 , 他已经有了充分的预见 , 只不过是不肯承认罢了 。 对于这种制度安排 , 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朱元璋的错误设计 , 是一种严重的倒退 。 强藩镇必然挑战权威 , 平遥县训导叶伯巨的看法十分典型 , 在洪武九年(1376)上书朱元璋指出“分封太侈”:“臣恐数年之后 , 尾大不掉 , 然则削其地而夺之权 , 则必生觖望 , 甚者缘间而起 , 防之无极矣 。 叶伯巨的谏言可谓一言中的 , 历史上的分封制度导致危害极大 , 然而朱元璋却恼羞大怒 , 认为这是离间骨肉亲情 , 要亲手射杀叶伯巨 , 后经群臣劝阻 , 才没亲自动手 , 最终叶伯巨因此死在狱中 , 朱元璋的情感世界里 , 儿子们比江山更重要 , 手心手背都是肉 , 想到这里 , 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
(四)朱棣的五次亲征和马不停蹄的作为 , 均透漏出其一个矛盾和心结 。
朱棣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时 , 首先向天下发布声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 , 国家至亲……”硬是声称他是由马皇后所生 , 并宣布:“建文以来 , 祖宗成法有更改者 , 仍复旧制 , 刑名一依《大明律》科断 。 ”【6】向天下人宣布他将全面继承朱元璋的政治遗产 。
【历史故事】朱棣为何当了皇帝后还要四处征战?后世揭开不可告人的真相
文章图片
朱棣首席幕僚姚广孝
无论如何 , 朱棣的作为是不光彩的 , 是一次真正的“大水冲了朱家的龙王庙” , 将朱元璋的骨肉全部推到洪流之中 , 是让天下人感到的惊愕之举;是生动的“耗子动枪窝里反”的一次真实演绎 , 是所有正常人心理都非常反感的低能之举 , 但是在欲望的支撑下 , 朱棣想不了那么多了 , 他的刀枪挑战了儒家数千年的伦理纲常 。 在残忍地剪除对立面后 , 朱棣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帝国的治理 , 他所做的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成效让大明子民感到他比建文帝强过数倍 , 是最有资格成为这个当家人的 。 首先他先后派遣郑和下西洋 , 到1433年 , 已经达到七次 , 访问亚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其次他迁都北平 , 逃离在南京的所有非议 , 从文化记忆残留上彻底抹杀 , 由此成了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 。 最后是管理东北 , 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 , 管辖范围延伸到外兴安岭以北 。 持续亲自五次出征抗击元蒙并建立贵州 , 从此西南行政区逐渐得到完整 , 朱棣犹如一匹狂奔的野马 , 停不下来 , 他迫切地需要在大明最艰难的远处建功立业 , 开疆拓土 , 这样他的心才能感到安定和少一点愧疚甚至是恐惧 , 要在历史道德标签上贴上煊赫的金灿灿的声名 , 而那些曾经的不堪的作为将被彻底掩盖 , 想到这 , 朱棣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
【历史故事】朱棣为何当了皇帝后还要四处征战?后世揭开不可告人的真相
文章图片
永乐大典
40岁的他从成熟走向成功 , 虽然初登大宝 , 朱棣却从容不迫 。 犹如驾驭高手 , 随时按照节奏铺设自己的想法 。 在朱棣的统治下 , 大明进入了第一个盛世:“永乐中 , 宇内富庶 , 赋入盈羡 , 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 , 府县仓廪蓄积甚丰 , 至红腐不可食 。 ”【7】朱棣为了全面超越朱允炆付出了巨大的精力 , 以至于“丁男疲于转输 , 妇女困于耕耘”的地步【8】他的愧疚和功业 , 大明王朝的子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帮其埋单 。 从永乐七年(1409) , 朱棣第一次亲征动辄就要几十万马匹和数十万余辆车进行驮运 , 赋税、粮食均成了百姓的重大负担 , 甚至夏元吉等负责后方调运工作的他强烈建议朱棣减缓脚步 , 被朱棣痛下杀手 , “停不下来”“控制不住自己”的朱棣 , 就是这样的疲惫的走向了人生的黄昏 , 带着巨大的争议 , 在大明王朝留下了个性最强的一位特殊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