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疫后经济学|中国电影行业的艰难时刻

:原题为_澎湃新闻|疫后经济学|中国电影行业的艰难时刻。
李光斗
2020-07-15 21:12来源:澎湃新闻
如果不是新冠疫情 , 今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将再创奇迹 , 甚至有望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市场 。
2019年 , 我国影院数量达到12408家 , 同比增长14.52% , 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 , 持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单片10亿票房起步的影片越来越多 , 且国产片占比越来越大;年度票房过600亿人民币 , 和北美114亿美元年度票房的差距越来越小 , 当时甚至有专家预测 , 在未来几年时间里 , 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
但是没想到 , 一场疫情让我们的电影产业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 内地影院也成了最早关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复工的地方 。
今年大年二十九随着《熊出没》《姜子牙》率先撤档 , 当天全部春节档影片宣布改档退票 , 到现在内地影院已经170天没有营业了 。 2020创造票房奇迹是无望了 。
在大大小小的餐馆、酒吧、美容院等场所陆续开放以后 , 唯独电影院被禁止开放 , 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大片们档期争夺问题 , 还是院线和片方分账问题?
5月下旬 , 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了一份《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 , 47%的电影院现金流告急 , 42%的影院认为自己有永久关闭风险 , 20%的受访影院为了维持下去已经进行了裁员 。
虽然电影局也向部分院线进行补贴 , 但是平均几万块的资金实在无法帮助企业渡过漫长的难关 , 不少影院为了生存不得不低价卖可乐、爆米花等库存 , 甚至暂时转行卖花、开出租等着重新开张 。
【澎湃新闻|疫后经济学|中国电影行业的艰难时刻】在内地从业者人心惶惶的时候 , 从4月份开始 , 韩国、日本、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影院开始陆续恢复营业 , 《霸王别姬》《肖申克的救赎》等一批口碑经典影片慢慢把观众拉回影院 。
因为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真的很不容易 , 尤其是在内地 , 电影行业花了这么多年才好不容易把市场培养到现在的程度 , 资深影迷数量并不庞大 , 大量观众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发生转移的 , 一旦转移拉回来的成本就不光是钱 , 还有时间的问题 。
当然我们部分低风险地区的影院也短暂的开放过几天时间 , 可惜票房实在惨不忍睹 , 单天回到了万元时代 , 而且对于影院来说 , 开门是有成本的 , 房租、人工、水电、器材等等 , 票房太少的话营业等于赔的更多 。
为了不彻底失去观众 , 我们也早安排了《哈利波特》《战狼》等国内外高票房影片 , 等待开业之后先靠有票房基础的片子把观众“请”回来 。 然而 , 左等右等 , 一些影院破产也没有等来全面复工的日子 , 等来的是:先看网上的吧 。
一边是疫情还没有结束 , 一边是迟迟没有复工准信儿 , 企业真的撑不下去了 , 作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重要电影市场 , 中国不开工带来的是一连串的连锁影响 。 比如由刘亦菲主演的好莱坞大片《花木兰》 , 中国必然是其最重要的票房国之一 。 只要中国不开市 , 这部电影就不会选择上映 , 因为上了也收不到理想票房 , 其他大片也是同样的道理 。
没有好的新片愿意在市场残缺的情况下上映 , 即使能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市场小范围上映也不过是心理安慰 。 如果再要求隔排隔行的售票 , 上座率必须控制在30%以内等 , 这个上座率根本无法支撑收支平衡 。
当电影院这个本来高速发展的产业突然戛然而止 , 也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本土电影创作的雄心 , 更让这个已经经历了一年税务风波的高风险行业被投资人所摒弃 , 造成恶性循环 。 行业担心观众拉不回来 , 更害怕资本也跑远了 。
在我们愁眉不展的时候 , 受疫情持续影响 , 美国新泽西州、加州等政府下令原定7月中旬重新开放的电影院继续关闭 。 这下 , 美国的电影院也坐不住了 , 由新泽西州的美国电影院业主协会(NATO)牵头 , AMC、Regal、Cinemark等多家大院线开始联合起来告政府 , 认为零售店和室内购物中心 , 甚至教堂等宗教场所都能开门 , 新泽西州不允许电影院复工 , 也未明确复工时间 , 是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