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最大规模的神经拟态计算系统,神经容量相当于小型哺乳动物的大脑
一直以来 ,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在努力复刻人脑的工作原理 , 由此诞生了我们熟悉的神经网络 。
在这一过程中 , 人们也在尝试复制感官能力 , 英特尔的神经拟态芯片 Loihi 就是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它拥有 13 万个神经元(1024 核) , 实现了嗅觉模拟 , 掌握了 10 种危险品不同气味的神经表征 。
本文插图
人类的嗅觉识别看似只有闻一闻这个动作 , 但背后的机制非常复杂 。
如果你拿起一个葡萄柚闻一闻 , 水果分子就会刺激鼻腔内的嗅觉细胞 。 鼻腔内的细胞会立即向你的大脑嗅觉系统发送信号 , 一组相互连接的神经元中的电脉冲就会在这个嗅觉系统中产生嗅觉 。
无论闻到的是葡萄柚、玫瑰还是有害气体 , 你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都会产生该物体特有的感觉 。 同样 , 你的视觉和听觉、回忆、情绪和决策都有各自的神经网络 , 它们都以特定的方式进行计算 。
神经拟态计算的优势
神经拟态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是一个由硬件开发、软件支持、生物模型相互交融而成的古老领域 , 旨在基于仿生的原理让机器拥有类人的智能 。
低功耗、高容错、创造性…… 人脑有太多值得机器追赶的能力 , 因此也是很多计算科学家为之向往的存在 。 在人脑这个仅占 3% 人体质量的器官中 , 1000 亿个神经元携 1000 万亿个突触相连接 。 每一秒都有神经元衰老死亡的情况下 , 大脑仍能运转计算着世界扑面而来的巨大信息量 。 而功耗只有 20 瓦 。
1980 年 , 人类首次打开神经拟态计算的大门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发明者之一、加州理工学院传奇人物 Carver Mead 首次提出神经拟态概念 , 并设想用 CMOS 模拟电路去模仿生物视网膜 , 搭建具有生物计算特性的系统 。
2017 年 , 作为英特尔研究院的一个研究课题 , 英特尔开发了代号为 Loihi 的第一款自主学习神经拟态芯片 , 在神经拟态硬件的开发上迈出一步 。
本文插图
据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介绍 , 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方向 , 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 。
第一 , 想要训练一个可用的模型 , 神经拟态技术所需的数据和能耗较少 。 现在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 , 训练起来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能源 。 一个大型模型所消耗的电量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 约等于 5 辆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排放量 。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能耗势必会越来越多 。
这时候就需要寻找一种既能提高能效比 , 又能提高数据使用率的方案 。 神经拟态计算恰好满足这种需求 。
第二 , 相比深度学习 , 神经拟态计算模型更容易解释和推理 。 虽然深度学习技术很强大 , 但它的一个劣势是黑箱问题 。 即使是模型开发者 , 也难以完全解释清楚复杂模型的工作原理和行为模式 。
相比之下 , 神经拟态作为类脑计算模型有着天然优势 。 在逐渐通过小数据学习产生网络之后 , 它是可以解释的 , 行为更加稳定 , 也支持更深层次的推理 , 然后根据更多数据持续自学 。
“我们希望人工智能模型是可以解释的 , 我知道你为什么做得好 , 为什么做得不好 , 这样才可以用在一些关键的任务当中 , ” 宋继强在近日接受 DeepTech 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
软硬件结合
在 2020 年 3 月发表的论文中 , 英特尔和康奈尔大学联合团队介绍了 Loihi 芯片背后的故事 。
他们以动物的生物嗅觉系统为基础 , 测量动物闻到气味时的脑电波活动 , 然后根据这些电路图与电脉冲 , 导出了一套算法 , 并将其配置在测试的 Loihi 神经拟态芯片上 。
在研究中 , Loihi 需要学习检测复杂混合物的不同气味 。 在一个风洞实验中循环着 10 种气体物质(气味) , 传感器对各种气味的反应被传送至 Loihi , 由其芯片电路对嗅觉背后的大脑电路进行模拟 。
- 中年美国寸土寸金,为何要在纽约建立林则徐广场?原因很简单
- 中年北斗系统发言人答封面新闻:北斗定位精度最好可达1点几米
- 中年检测设备行业政策及环境
- 中年元春回府省亲为何会在夜晚进行?原来其中大有文章
- 中年北斗三号全球服务可用性达99%以上,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
- 俄罗斯新冠疫苗将免费接种|俄罗斯新冠疫苗将免费接种 10月将大规模接种?
- 8点1氪,微软和TikTok正与白宫协商,App,Store中国区发生大规模下架事件,8月1日App
- [小鹏]如期实现大规模交付 小鹏P7七月交付1641台
- 锁定|起底电信诈骗“杀猪盘”:锁定中年女性,先培养感情再骗钱
- 中年做了几道硬菜,孩子们的胃口很大,可以无限量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