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洲镇|江西九江发“家书”号召游子归乡抗洪 仅一个村4天就有400人返回( 二 )


不仅“出人”还“出物” 十几年没见的发小因为抗洪再次相见
已经从江洲搬到九江10年的邹太勇在看到“家书”后 , 第一时间就联系了村里表示要参加抗洪 。
14日晚 , 刚从坝上执勤下来的邹太勇告诉北青-北京头条采访人员 , 他在与村里联系后 , 被安排在7月13日参加执勤 。 “我13日早上4点就从渡口过江回到村里了 。 ”邹太勇说 , 正常的接班时间没有那么早 , 之所以走的那么早是担心过河的人太多 。
回到村里后 , 邹太勇也并没有休息 , 直接就上了大坝 , 这一上坝 , 就到了14日的晚上 , “大概三十多个小时吧 , 吃住都在坝上 。 ”邹太勇告诉北青-北京头条采访人员 , 虽然可以轮班休息 , 但是由于蚊虫太多 , 再加上心里一直担心大坝的情况 , 连一小会儿也睡不着 , “特别困的时候就不停地在坝上走 , 这样走一走就不困了 。 ”
在邹太勇离家回村抗洪前 , 他和70多岁的老父亲及年幼的儿子提了自己要回乡抗洪的事 , “我爸和我儿子都特别支持 。 我爸说 , 这种时候 , 年轻人就该扑上去 。 我回乡后 , 我儿子一天给我打了好几通视频电话 , 问我老家的情况 , 还让我注意安全 。 ”
除了“出人”外 , 这两天邹太勇还出了不少物资 。 邹太勇说 , 因为他自己是开公司的 , 经济状况还算可以 , 所以就以公司的名义为村里捐了两卡车的物资 , 主要是矿泉水、方便面这些 , 以为前线人员提供相应的补给 。
而这一切邹太勇则认为“没什么” , “我作为江洲人 , 就算现在不在村里住了 , 那也是我的家乡 , 家里有事 , 岂有不出力的?”邹太勇说 , 不只是他在看到“家书”后回到了家乡 , 他的很多发小也和他一样 , “有很多小时候一起玩的 , 都十几年没见过了 , 哪怕是逢年过节都见不到 , 但是这次抗洪却又聚在了一起 。 ”邹太勇告诉北青-北京头条采访人员 , 他真的有被乡亲们自告奋勇的回乡抗洪感动到 。
兄弟俩相继回乡抗洪 70岁老父亲也吵着要上一线
和邹太勇同是70后的李阳刚则更早地回到乡里 , “我在‘家书’发布前两天就回来了 。 ”李阳刚说 , 他虽然已经离家去广东工作了20年 , 但是在这20年里 , 每到汛期 , 他都格外关注家乡的汛情 。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在外工作 , 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 , 所以不光我会关注家里的汛情 , 其他人也和我一样 。 ”
李阳刚告诉北青-北京头条采访人员 , 今年年初 , 他在看新闻时得知今年可能会发生较大汛情后 , 就和公司的老板提前打了招呼 , “我那时候不知道会有多严重 , 但是汛期回家这件事我们老板是知道的 , 今年不同的是 , 我提前和他说 , 如果真的情况严重 , 我短时间是回不来的 。 ”李阳刚的老板也是江西人 , 对于李阳刚的请假理由还算理解 。 7月10日 , 在“家书”发布后 , 李阳刚把家书转到了公司的群里 , 李阳刚的老板当即表示 , 让他安心在家抗洪 , “他和我说 , 什么时候回来都可以 , 工作给我留着 。 ”
李阳刚的家里还有一个弟弟 , 7月13日 , 在坝上执勤的李阳刚和在九州工作的弟弟通了电话 , “我告诉他我现在在坝上了 , 问他有没有看到‘家书’ 。 ”李阳刚说 , 弟弟是有些书生气 , 有些腼腆的年轻人 , 他本是想给弟弟提个醒 , 没想到弟弟告诉他 , 他已经准备回乡参与抗洪了 。
李阳刚和弟弟相继回乡抗洪让一直生活在村子里的老父亲觉得有些骄傲 。 “我爸今年70多了 , 知道我们回来抗洪 , 知道我们要上坝 , 还硬要跟着去 , 大家劝了很久他才同意在家‘抗洪’ 。 ”李阳刚说 , 老父亲每天都在和他唠叨自己的抗洪经验 , 还和借住在家中的支援人员讲当初他们的抗洪故事 。 “他们这一辈人 , 包括我们这些70后 , 对江洲的感情极深 。 以前的大坝是他们挑着担子 , 扛着砂石去修的 。 而我们这些孩子 , 大多都给修坝的父母做过饭 , 送过饭 。 再加上生活在这一辈子了 , 怎么能没有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