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甘肃灵台:大山里的脱贫路

龙门乡是甘肃平凉市灵台县最偏远的一个乡 , 而代家庄村位于龙门乡西部山区 , 仅有245人 , 是全乡最偏远、人口最少的村庄 。 就是这样一个村子 , 去年 , 摘掉了戴在祖祖辈辈头顶上的“穷帽子” 。
“现在家家通了自来水 , 拉上了动力电 , 道路也硬化了 , 卫生条件也改善了 。 ”说起村子的变化 , 今年53岁、已在村里工作了27年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灵才满脸高兴 , “村庄环境治理的时候 , 我带人平沟平地 , 以前的老生产队长都78岁了 , 出门一看都吃了一惊 。 村容村貌和以前相比真的是翻天覆地了 。 ”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 代家庄村迎来了新的蜕变 。 现在的代家庄依托自然条件 , 有养牛户12户 , 每户都在10头以上 , 每年的家庭收入可达到6万元左右 。 30户贫困户 , 通过养牛和享受公益岗 , 目前全村仅剩贫困人口1人1户 , 贫困发生率降至0.42% 。
在他的带领下 , 如今的山区小村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 难怪代家庄村的老百姓都说精准扶贫让村内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 而王灵才更是“快车道”上的领路人 。
“为了照顾家里 , 我从2016年开始 , 每年大概贩运130多头牛 , 能收入12万元左右 。 ”牛宅村村民李爱军告诉采访人员 。
“从贷款起步 , 租借村上的牛场养殖 , 再运送到交易市场去卖牛 , 效益比较好 , 接下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 , 还准备扩大规模 。 ”年仅30岁的李爱军一步一个脚印 , 改变了家庭的面貌 , 也影响了村里其他的养牛户 。
而李爱军 , 只是该乡群众发家致富的一个缩影 。 近年来 , 龙门乡积极适应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 , 紧紧围绕做强主导产业 , 做大多元产业 , 做精“五小”产业目标定位 , 大力实施“牛扩量、果转型”工程 ,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 通过养殖小区带动、养殖大户支撑、分户联户壮大养殖的发展路子 , 逐渐形成了规模高效健康养殖的致富模式 , 有效拓宽了村集体收入及群众增收渠道 。
龙门乡在不断扩大果园覆盖面积 ,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 大力扶持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 , 进一步加快推进多元富民产业的培育壮大 。 村乡两级扎实开展劳动力摸底输转 , 依托扶贫车间 , 基础设施建设 , 果园务工 , 对无法出远门人员进行劳务输转 , 累计对接输转劳动力1240人 , 其中输转贫困人口346人 , 组织输转138人 , 确保了贫困劳动力务工有门路、脱贫有保障 。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甘肃灵台:大山里的脱贫路】 如今的龙门乡 , 项目建设提速提质 , 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 人居环境的改善让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 为乡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走上了快车道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李琛奇 通讯员 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