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组|“××文学”缘何频频引发网络狂欢

【热点观察】
继“凡尔赛文学”之后,“privilege文学”“丫头文学”等又相继掀起玩梗热潮——
“××文学”缘何频频引发网络狂欢
作者:谭妍爽(西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曾利君(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凡尔赛文学”“privilege文学”“卑微文学”“丫头文学”“咯噔文学”……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不断涌现出各类“文学流派”和相关研习小组,三天一个新流派,五天一个新世代,隔三岔五引发网友狂欢式打卡和模仿。这些所谓的“××文学”,话题量动辄数亿,相关短视频点击量也多是数以万计,受到了年轻网友的追捧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学”缘何频频引发网络狂欢,如何确保这类文化现象良性发展,需要引起重视。
从网络流行语到“××文学”
“××文学”的流派纷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网络流行语。从早期的打酱油、神马都是浮云、厉害了我的哥、给力、点赞等,到近几年的盘它、出圈、后浪、打工人、内卷等,每年都有一些新词、奇词爆火并流传于网络,甚至成为很多人现实生活中的口头禅。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新兴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现实语言的网络变体。它的发展基本与互联网同步,从一种小众语言迅速发展为平民化、大众化的全民话语。尤其伴随着网络流行语评选活动的持续开展,一些网络语言逐渐跻身正式语言行列,甚至进入庄重严谨的现实政治话语体系,如给力、点赞、洪荒之力等频频出现在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口中,厉害了我的哥甚至成为万能语汇,可以在“厉害了,我的×”中任意填空,为表达充沛的感情提供了一一个词组。
“××文学”实质上也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凡尔赛文学”就是“《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之一。有所区别的是,“××文学”虽然算不上什么文学形式,却有明显的网络文学印记,在网络文学中有所对应,其相关讨论也常常成为网络文学社区的热门话题。比如“凡尔赛文学”和被称为“凡尔赛文学2.0版”的“privilege文学”,一方面被解读为低调炫耀,另一方面则被指深谙网络爽文的套路;以“丫头,别嘴硬了,我知道你喜欢我”等居高临下、自作多情的语言为特征的“丫头文学”,也被称为油腻文学、霸总文学;以强大心理素质和强行自我攻略的幻想能力回应对方的冷言冷语,盲目奉献、百依百顺的“卑微文学”,被认为具备了青春伤痛文学的特质;而在不少网友眼中,“咯噔文学”基本与矫情文学是画等号的。
随着网言网语的流变和新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网络上的狂欢不再满足于一词一句的重复,而逐渐以“××文学”的形式刮起了一股形式多样的模仿之风。
“××文学”提供了吐槽模板或造梗词组
“××文学”看似普通的搞笑段子,偶然爆红的破梗,其实文化热点与社会发展、公众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它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化产物、社会情绪的集中释放、自嘲和批判意识的落地开花,公众借此表达共鸣、释放情绪、调侃不公、批判乱象,用类似文学的方式与时代同行。
回顾各类“××文学”的走红和传播,不难发现其传播动力多源于一些公众苦之久矣,又缺少宣泄口的普遍化问题和焦虑情绪,多是源头博主在讨论教育话题、情感话题、生活水平话题后,主动或被动放大了“世界的参差”。如“凡尔赛文学”背后是虚荣、花式炫富之陋习和心理,“privilege文学”直指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卑微文学”反映了一种广泛存在的畸形恋爱观,“丫头文学”讽刺的是个别人的优越感,“咯噔文学”则把饭圈追星等矫情做作的行为进行了揭露。“××文学”更像是一种吐槽模板或造梗词组,当它出现并进入公众视野后,就成了一种表达途径和宣泄工具。
相比于网络流行语口头禅式的输出和传播,“××文学”具有更大的自我表达和延展空间。网友不止于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形式多样的模仿中进行多元化表达,而且往往会对“××文学”的基本特征、表达方式进行详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模仿和延伸。如网友将“凡尔赛文学”解读为“漫不经心地做作、故作困扰地炫耀、欲拒还迎地责怪”“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在跟风玩转“凡学”体、“privilege文学”体等过程中,既有套用格式填空式的调侃,也有拍短视频表演式的诠释,更延伸出一系列的反讽。如“privilege文学”,其基本句式是:“既然提到了privilege,我就要说说我的高傲在哪儿……写到这里,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原是标榜优越感的“文学”梗,但在传播中逐渐衍生出“我喝酸奶不舔酸奶盖”“我全款买下了一杯17元的奶茶”这种带有戏谑、反讽情绪的内容。“××文学”的表达丰富多元,趣味性中带有对社会的针砭时弊,也从不同视角反映出多面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