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打车|一市财经 | 一个滴滴的接单量≈43个美团打车


美团打车|一市财经 | 一个滴滴的接单量≈43个美团打车
文章图片
美团打车|一市财经 | 一个滴滴的接单量≈43个美团打车
编者荐
美团打车“复活” , 王兴和程维再“对决”!
原创首发:公众号【一市财经】
在网约车的赛道里 , “天下第二”的争夺战从未停止 。
近日 , 随着网约车寡头滴滴进入了整改期 , 巨大的市场份额需要新的力量承接 。 T3出行、曹操约车、高德打车和首汽约车等出行品牌迅速出手 , 纷纷加大了宣传和优惠力度 , 而蛰伏已久的美团打车App也趁此之际重出江湖 。
7月9日 , 美团打车App重新上架各大应用商店 , 其logo也由之前的蓝白色改为了与美团App风格相统一的黄黑色 , 并开通100个个城市服务 , 并针对司机和乘客推出了系列优惠政策 。
王兴和程维再次对决江湖!
时间回溯至2017年情人节 , 美团在南京上线打车业务 , 打了滴滴个措手不及 。
公开报道显示 , 滴滴CEO程维和媒体透露 , 美团打车上线当天 , 他正与美团创始人王兴吃饭 , 王兴却对此只字未提 , 事后程维才知道此事 。
然而 , 当程维问王兴为什么要做打车业务 , 王兴只是回答:“试试” 。
随后 , 滴滴也试水外卖业务 , 程维的态度则是:“尔要战 , 便战” 。
两家巨头自此开始了争锋相对!
一市君一直觉得 , 相对于美团做打车 , 滴滴做外卖业务是不符合场景逻辑的 , 有相当大的“赌气”成分 。
但这次美团打车重回江湖 , 能否实现王兴的“出行梦”?
美团打车“复活”
美团打车的第一次“折戟” , 应了一句话——一步慢 , 步步慢 。
2017年2月美团才通过在南京试点的打车业务正式进军网约车领域 , 而“网约车一哥”滴滴早在2012年9月便于北京面世 。
滴滴在这五年中从无到有 , 在2016年战胜强敌Uber后 , 更是宣告了对中国网约车市场的绝对统治 。
但美团也并不打算就此放弃 , 开启了“烧钱大战” 。
一市财经了解到 , 2017年美团打车在南京每单平均补贴约20元 , 其日订单量超10万 。 由此推算当时美团在南京一天的补贴就高达200万 , 上线十个月补贴最高可能达到6亿元 。
在南京市场通过补贴方式尝到甜头的美团 , 将视线移向了上海 。
2018年3月21日 , 美团打车进军上海市场 , 当晚22点左右 , 美团宣布上海首日完成单量突破15万单 。
可惜好景不长 。 一方面 , 较高的补贴虽然能为美团开辟市场但也让美团的财务压力倍增 。 另一方面 , 网约车市场问题频出 ,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管制 , 美团的全国布局更加艰难 。
尤其是在2018年进军滴滴大本营北京市场时 ,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北京市交通委已关注到这一情况 , “美团打车”尚未依法在本市申请开展网约车业务 , 尚不具备在本市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资质 。
两天后北京市交通主管部门表示 , 已会同有关部门约谈了美团打车相关负责人 , 要求其依法依规开展在北京地区的网约车经营服务 。
美团打车在北京出师不利 , 祸不单行 。 美团打车开辟的第二主战场——上海也不平静 。
在其登陆上海市场当日 , 上海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价检局三部门联合约谈“美团打车”所属的“上海路团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 要求该公司严格遵照本市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相关管理规定 , 规范开展营运活动 。
与早就占据市场大量份额的滴滴不同 , 作为“后来者”的美团顶着发出上亿补贴的压力去抢占市场 , 其受政策影响更为严重 , 稍有不慎便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
加上正值美团刚刚上市不久 , 需要控制亏损 , 提振市场信心 。
美团渐渐意识到一味的烧钱并不能快速击败对手占领市场 , 反而会拖垮自己 。
而现在并不是分食网约车市场这块蛋糕更多份额的时刻 。
于是在2019年6月11日 , 美团打车App并入美团App , 美团打车App在苹果和安卓各大应用商店中下线 。
彼时 , 美团方面对外表示 , 为了能够让出行服务与生活场景连接更紧密 , 此后新开通城市的聚合打车服务只在美团App上线 , 并会全力发展“聚合模式” 。
而美团的“聚合模式”侧重在于用技术推动用户体验 , 不会涉及大额补贴 。
对于烧钱抢占市场份额的做法 , 王兴也表现出了“鄙视” 。 他曾表示不一定要通过烧钱来竞争 , “当年烧钱是为了教育乘客、司机以及普及手机支付 , 现在这个事情都完成了 , 而且我们不能靠烧钱烧赢 , 而是应该提供更好的B端、C端体验 , 和更好的产品结合 , 然后让消费者做出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