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孟郊被蚊子咬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 )


这段故事被记载于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卷四“立言篇”中 , 齐桓公因为心疼蚊子而自愿成为“喂蚊帝” , 从而悟出了治国之道 , 看来他被“蚊子”咬出了境界 , 咬出了格局 。
不过 , 这段故事还有后续报道 。 据载 , 齐桓公看透“蚊性”后 , 发现其与人性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 比如有些贪官跟蚊子一样贪婪不知足 , 贪了一些钱财后 , 感觉自己好像没被发现 , 于是又怀着侥幸心理继续贪……于是 , 齐桓公又拉着管仲开会 , 他们俩一合计 , 便发明了一种新奇的刑法 , 叫“蚊刑” 。
“蚊刑” , 即让贪婪的蚊子去惩戒贪婪的人 。 “蚊刑”发布后的第二天 , 齐桓公让两名即将被斩的贪官脱掉衣服 , 随后将他们带进了一个蚊虫密集的树林里 , 并命人将他们俩绑在树上“喂蚊子” 。 一夜后 , 这两个贪官的身上就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蚊子 , 血也快被吸干 , 当场毙命 。 不过 , 以我们现代科学的观念来看 , 这两个贪官的血不至于被吸干 , 他们应该是被蚊虫叮咬后 , 引发了过敏与感染 , 病变而死 。
后来 , 还有更狠的人 , 发明了“蚊刑2.0” 。 他们不仅要将受刑的人脱光绑在树上 , 还要在他们的身上涂满蜂蜜 , 引诱“蚊性”不那么贪婪的蚊子也来多喝几口血 。
这场由心疼蚊子而引发的一连串故事 , 足以可见齐桓公对蚊子复杂的感情 , 他心疼它们 , 用自己的血喂养它们 , 又分析研究它们 , 最后又狠狠地利用了它们 。 假如蚊子会说话 , 它们一定会对齐桓公哭诉:“这到底是我的福 , 还是我的孽!”
【爱历史】孟郊被蚊子咬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文章图片
汉代火绳甘肃嘉峪关关长城博物馆藏
为了与蚊子作战 , 古代居然还有“驱蚊官”
躲也好 , 利用也罢 , 蚊子这种人神共愤的生物落在古人手里 , 压根就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 。
古人发现 , 蚊子害怕被烟熏 。 艾草、蒿草 , 这些植物燃烧后 , 烟雾不算多 , 还不呛人 , 驱蚊效果还好 。 于是 , 艾草与蒿草叶成为了驱蚊的常用原材料 。
为了方便使用 , 古人又将艾草与蒿草制作成了驱蚊专用的火绳 。 在甘肃嘉峪关关长城博物馆里就藏有一捆来自汉代的火绳 。 这种火绳的制作方法很简单 。 古人们将艾草与蒿草采集回家后 , 再用搓麻绳的方法将它们拧成绳状 。 为了避免受潮 , 古人就将拧好的火绳挂在房梁上晒干 。 当夏蚊成雷之时 , 古人们就可以把晒干的火绳点燃 , 直接把蚊子熏死 。
宋代人素爱点香 , 于是蚊香就这样在宋代出现了 。 对此 , 陆游还很兴奋地写了诗文宣传蚊香的功效:“泽国故多蚊 , 乘夜吁可怪 。 举扇不能却 , 燔艾取一块 。 ”意思就是蚊子虽然烦人 , 但是你们也别闹了 , 直接点蚊香不好么?
不过 , 宋代的蚊香与我们现代的蚊香有所不同 。 据宋代《格物粗谈》记载:“端午时 , 收贮浮萍 , 阴干 , 加雄黄 , 作纸缠香 , 烧之 , 能祛蚊虫 。 ”可见 , 宋代蚊香中 , 驱蚊的核心材料是雄黄 , 那可是古代用途广泛的杀虫剂之一 。
蚊子这么没有底线的生物 , 除了咬我们自己人以外 , 外国人也不放过 。 晚清时期 , 有一个来中国采集茶种的英国人就曾被蚊子咬得不轻 。 后来 , 他的工作伙伴给他买到了蚊香 , 彼时的蚊香制作工艺比宋代时期要精湛得多 。 当他把蚊香这个新鲜事物传回欧洲时 , 居然引起了欧洲昆虫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 , 拜托他一定要把蚊香的配方搞到手 。 毕竟谁不想把蚊子给干掉呢?外国籍的蚊子也一样可恶!可以这么说 , 咱们古人的驱蚊大法早就已经造福了全世界 。
除了烟熏法 , 古人还发明了一种“灭蚊灯” ,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曾提到过 。 这种灭蚊灯的灯身是锥形 , 上面有一个开着喇叭形的大口 。 当这个灯在里面被点燃之后 , 因为内外产生了气压差 , 气流会从喇叭口迅速地吸进去 , 蚊子也会被这股热流吸到灯盏里面 , 随后等待它们的只有一个结局:被活活烧死 。
【爱历史】孟郊被蚊子咬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烟熏法、灭蚊灯、物理防蚊法、养青蛙克蚊法……为了对付蚊子 , 古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 我们在感慨古人的脑洞之大时 , 也要学习古人面对灾害时 , 那股顽强拼搏 , 勇于创新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