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红星”闪耀22年 红色舞剧大IP魅力为何经久不衰


红色|“红星”闪耀22年 红色舞剧大IP魅力为何经久不衰
文章插图
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
“潘冬子”回家了!上海出品的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首演22年后,这颗“红星”照耀祖国各地,为一代又一代观众所喜爱。日前,舞剧《闪闪的红星》以“舞蹈展演+艺术赏析”的新形式重现上海星舞台,这是该剧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的全新亮相。“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熟悉的旋律响起,舞蹈家黄豆豆与第五代“潘冬子”吴雨承同台起舞,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红色IP的魅力经久不衰,革命薪火永续人民心中。如今,刚满“两岁半”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正探索“驻场+巡演”双线并进的新模式,22岁的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仍不断创新呈现方式,让红色IP竞相闪耀申城舞台。“我们要在舞台上,用作品向观众弘扬革命精神、革命情怀。文艺工作者应该努力传扬红色经典,用真情实感演绎英雄们的故事。”黄豆豆说。
红色IP永不褪色,“22年前,大胆地在舞剧创作上展开一面党旗”
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创排于1999年,作品表现了少年潘冬子在苏区历经千辛万苦,追寻红军汇入革命洪流,并在战斗中成长的革命故事。舞剧音乐以同名电影中《红星歌》等歌曲为主体展开创作。在保持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该剧在肢体语汇、舞美艺术上大胆创新,对潘冬子等主要人物进行再创造,为传统革命题材舞剧注入了新的内涵。“《闪闪的红星》选题新颖准确、音乐脍炙人口、舞蹈富有感染力,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当年,上海以开阔胸怀,大胆启用年轻编导赵明,他从此走上舞剧编导之路,成为我国高产高质量的舞剧大咖。这部剧也推动了黄豆豆等青年演员的成长,让艺术人才有了代表作。”文艺评论家方家骏说。
2000年,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在强手如林的“荷花杯”舞剧大赛上脱颖而出,夺得了金奖;该剧还荣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我们舞蹈艺术工作者,用实践证明了红色经典作品永远不会过时。”著名舞剧编导、《闪闪的红星》总导演赵明说,“22年前,《闪闪的红星》大胆地在舞剧创作上展开一面党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使观众被信仰的强大力量所感动。”
伴随这颗“红星”,青年舞蹈人才不断成长。“跳过《闪闪的红星》,我更加理解了党员的使命,更加明白了我党为人民谋幸福所作的牺牲,懂得了革命烈士的伟大。对我而言,这部舞剧在艺术上、人生上,都有无法替代的意义。”在创排过程中,第一代“潘冬子”饰演者、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20多年来,黄豆豆在全国各地演出《闪闪的红星》的经典舞段,尤其是《红星歌》群舞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既要上得了一流的舞台,也要扎根得了最基层的舞台。”他认为,对舞蹈艺术来说,只有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才能拥有不竭的生命力,才能发挥出更多的价值。汶川地震时,黄豆豆曾随文艺慰问队进入灾区演出,辗转于受灾人员的临时安置点。有一所学校因受灾而断电,他找了当地文工团的小乐队,用一支笛子、一架小军鼓来伴奏。那天,黄豆豆在学校操场跳起了《闪闪的红星》,表演尾声处,他舞起红旗绕场奔跑。“跑着跑着,我发现身后跟着许多看演出的孩子,他们都自发地追着舞动的红旗跑。”黄豆豆说:“我的内心被舞蹈的凝聚力震撼到了!红色舞剧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积极健康、富有正能量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不仅要留在舞台,也应引入社区和校园,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
每一场演出都是一堂党课,创新呈现让红色IP再度浸润观众的心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北京展演刚结束,上海歌舞团就马不停蹄赶回上海,演员提着行李扎进排练厅,投入《闪闪的红星》复排工作。“每一部好剧都是一堂好课,上海歌舞团一直以此为宗旨,创排出以《闪闪的红星》《天边的红云》《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代表的红色作品,给观众在剧场里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党课。”《闪闪的红星》第一代舞者、上海歌舞团舞蹈演员部副主任张鑫说。
优秀作品讲好红色故事,激发红色基因。上海歌舞团深入挖掘红色IP的精神富矿,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以全版舞剧、舞蹈快闪、美育课堂、公益讲座等各种形式亮相剧场、社区和校园。日前,这场“舞剧《闪闪的红星》经典舞段复排展演赏析”活动用“现场表演+艺术讲堂”的呈现方式传递信仰、信念和信心,带给观众心灵的陶冶、奋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