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全球化酝酿“变身” 会以更好形式出现( 二 )


全球化已经深深嵌入日常生活中 , 而我们对此还未完全意识到 。 我们越是探寻这个问题 , 其深刻性就越是凸显 , 所得到的答案也越有趣 , 这就好像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著名的“为什么”访谈中所说的一样 。 费曼在访谈中强调 , 对一个问题的回答总是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 并可以无止境地进行下去 。
全球化“万能”神话破灭
进入新时代将披上新衣
然而 , 全球化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神话” , 可能已破灭 。
有一件事我是确定的:全球化可能已经失去了它在20世纪90年代所享有的能解决世上一切问题的神秘光环 。 那时 , 全球化被视为解决收入不公平和社会不公等问题的方案 。 它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这些目标 , 但它也制造出了其他问题 , 如全球金融危机、国内收入差距拉大、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等 。 我认为随着全球化开始受到质疑 , 今后人们会带着更多谨慎和怀疑的态度来看待它 。
过去 , 全球化涉及的主要是贸易、完成联合国发展目标等争议性相对较低、全球民众大多支持的议题 。 而在今天 , 全球化开始触及更有争议性的话题 , 如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等 。 这些发展带来的对未知的恐惧确实能制造某种壁垒 , 部分国家的注意力也转向内部 , 首先致力于保护自己的利益 。 过去5至10年在许多国家崛起的民粹主义思潮 , 反映的就是这一倾向 。 国家安全又成为决策者考虑的问题 , 他们设立各种审查机制来防止外国公司对本国资产进行掠夺性质的并购 。 全球化因此正面临着卫生、金融、国家安全和技术等方面的一系列新挑战 。
但我依然保持乐观 , 因为我相信全球化的一些根本理念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行为和思考方式中 , 其程度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高 。 它几乎已成为人们下意识的行为模式 , 也已经是绝大多数的商业模式的基础概念 。 例如 , 现在要制造一台呼吸机 , 事实上是由来自几十个国家的零部件一起组成 , 如果要提到呼吸机的产量 , 必须要有全球的合作和贸易 。 因而即便全球化短期内可能受挫 , 但全球化不会消失 , 而是会改变形式 , 以新的形态蓬勃发展 。 随着我们进入新的时代 , 全球化也将披上新衣 。
西方可选择“中国+”策略
“一带一路”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 , 我想加入地理的维度 。 世界上那些尚未参与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90年代未能跟上步伐的地区 , 现在有机会重新融入世界 。 其中 ,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对中亚和非洲国家融入全球化发挥关键作用 。
最近 , 新冠疫情暴发使得部分国家开始重新考虑中国是否应该继续成为全球工业产品的主要供应者 , 因为西方买家发现自己过于依赖单一供应商 。 因此 , 近来我们听到一些要求降低全球化程度的呼吁 , 办法是将目前在中国生产的某些产品转移到西方国家生产 。 简而言之 , 许多西方国家认为全球供应链可能会发生单点故障 , 当对口罩、呼吸机等商品需求很高时 , 即使中国方面有持续供货的良好意愿 , 全球制造业也无法应对这种需求激增 。
但我持一种更加积极的观点 。 西方国家如果想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 可以选择“中国+”策略 , 为诸如中亚和非洲等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 , 而不是将制造业转移到西方国家 , 因为这样做困难重重 , 成本高昂 。 这正是我认为“一带一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将中国制造业的一部分转移到世界上其他需要以此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 。 这些地区实际上可以充当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角色 , 成为世界工厂 , 这样它们也能走上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 。
这对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 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技术与亚洲或非洲的当地伙伴展开合作 , 这些技术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能源项目、运输和制造业等 , 这正是非洲所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