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 高校强强联手助力建设人工智能发展“上海高地”,抢占AI新赛道
来源:文汇App , 作者:姜澎樊丽萍
浦东张江 , 这片上海最蓬勃向上的土地上 ,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都为同一件事而忙得热火朝天——争分夺秒 , 布点人工智能 。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之际 ,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算法研究院刚好满周岁 。 这家研究院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时应声成立 , 将把张江作为落点 。 一年间 , 研究院的算法库也已基本建成 , 为数据加速“跑”提供助力 。
上海交通大学在张江也有校区 ,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在这里也有产业平台 , 不仅前沿技术荟萃 , 还有一批全新的科研成果正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 , 在苏浙“落地” 。
进驻张江人工智能岛后 , 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人气越来越旺:依托“智能科学与技术”这一上海市高峰学科 , 已有数百名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能力的博士生扎根“岛”上开展科研工作 。
文章图片
有一点特别值得玩味:在纷纷落子、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学科和相关研究院所时 , 沪上“复、交、同”三校选择了打破“门户”和学科壁垒 , 开启全方位合作 。 目前 , 由同济大学牵头 , 三所高校共同参与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应用的上海市市级重大专项正在申报之中 。
窥斑见豹 。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 , 沪上高校正蓄势发力 , 联手抢占新赛道 。
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开放”很关键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对人工智能发展影响最大的生态环境 , 会是什么?很多学者的回答高度一致:开放 。
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 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成立的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作为上海市创新生态的组成部分正式成立 。
“开放是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之一 。 只有基于开放的环境 , 让人类思想、智慧的火花迸发 , 我们才可能实现0到1的突破 。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杨小康教授有一则观察:在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过程中 , 大学都在有意或无意地突破传统学科的壁垒 , 而学科交叉本身就是一种“开放”之举;与此同时 , 承担不同层级研发工作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之间也在相互“开门” , 携手推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和产业的开放 。
“人工智能的基础发展 , 不能靠一个学校或一个公司来推动 , 而是一个产学研共同努力的结果 。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虞晶怡教授也有类似感受 。
即便受到疫情影响 , 过去半年来 , 沪上高校间仍然举行了数十次学术研讨 。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等高校学者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共同推出的“木兰协议” , 获得了国际开源许可 , 推动了我国的开源生态建设 。
“掌握、掌控开源生态已经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 。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金耀辉告诉采访人员 , 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将联手国内的学者 , 继续推进人工智能软件框架研发与开源 , 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国际规则互认 , 建设国际人工智能开发生态网络的关键节点 。
兼顾“前瞻性”和“接地气”
让人工智能“赋能百业”
要真正打造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地 , 检验的标尺是什么?人工智能是国际竞争的焦点领域 , 上海如何打好自己的特色牌?
带着这些问题思考 ,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尝试结合自己的实践 , 给出答案:要汇聚最新的思想和最前沿的技术 , 网罗一批最优秀的人才留下来工作 , 推动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 。 对上海来说 , 要真正成为创新策源地 , 除了要寻求人工智能基础层面的突破 , “接地气”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
“赋能百业”的人工智能 , 正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趋势 。 高校在全新落子、布局的过程中 , 也亲历着“裂变”的发生 。
- 界面新闻除了看得见的,奔驰EQC背后还隐藏着这些“看不见”的豪华
- 中年北斗系统发言人答封面新闻:北斗定位精度最好可达1点几米
- 上游新闻|精度达到2-3米,北斗系统发言人:中国北斗攻克160余项关键技术
- 央视新闻客户端|昌平线南延新进展!“巨无霸”上清桥站明年底完工
- 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加坡要求部分入境者佩戴电子追踪器
- 看看新闻|高考女孩填志愿 30多位“爸爸”争相出主意
- 央视新闻客户端|教育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坚决杜绝录取通知书丢失损毁
- 央视新闻客户端|北斗系统工程新技术应用超过70%
- 央视新闻客户端|大连卫健委:未发现本次疫情与近期北京新疆病例有关联
- 不得投递智能快递柜 两部门严格要求高校录取通知书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