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也搞杯酒释兵权,避免留个残暴的名头呢?,朱元璋为何不学赵匡胤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为人垢病的地方 , 是他杀了太多功臣 。 胡惟庸、李善长、蓝玉以及众多开国元老都死于非命 , 还牵连了许多无辜者 。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 , 但他始终造了杀孽 , 在历史上留下了数一数二的残暴名头 。
那么 , 朱元璋为什么不能像宋太祖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呢?以温和的手段收回军政大权 , 既保全了君臣之义 , 自己在史书上也能留个好名声 。
因为条件不允许 。
剧透历史|也搞杯酒释兵权,避免留个残暴的名头呢?,朱元璋为何不学赵匡胤
文章图片
咱们可以这样理解 , 赵匡胤未必不想像朱元璋那样大肆诛杀功臣 , 把武将的威胁性降到最低;朱元璋也未必不想像赵匡胤那样仁慈一点的对待武将们 , 塑造一个仁君的好形像 。
但在当时的局势下 , 他们都只能选择那一种方式 。
今天不聊赵匡胤 , 就说一说朱元璋 。
其实明朝刚建立的时候 , 朱元璋对文武百官是很好的 , 但凡有功劳 , 必然能得到与之相配的爵位或官职 。 尤其对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安徽濠州老乡们 , 更是十分慷慨 , 爵位比外地人高 , 升迁也比外地人容易 。
洪武元年 , 朱元璋在南京大封群臣 , 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等6人被封国公 , 又有汤和、唐胜宗、陆仲亨等28位大将军被封侯爵 。
明朝没有活着的异姓王 , 只有死后追封 。 公、侯已经是异姓功臣能够到达的顶点 , 朱元璋封了这么多人 , 可谓大手笔 。 待遇也很好 , 这34位公、侯总共拥有38194户佃农以作供养 , 平均下来每人达到1123户佃农 。
洪武二年又于鸡鸣山立功臣庙 , 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 , 以徐达为首 , 其次是常遇春、李文忠、沐英等 , 共有21人 , 死者像祀 , 生者虚位 。 死了的几乎都配享太庙 。
而且还和功臣们做儿女亲家 , 要么嫁个公主过去 , 要么娶个功臣之女进门 , 大家和乐融融 。 这种亲事固然可以视为政治联姻 , 但朱元璋的原生家庭中亲人不多了 , 他很重视儿女们 , 不可能在婚姻上给儿女们设陷阱 。
以上种种行为 , 都说明了朱元璋本来是想和功臣们和睦相处的 。 他对功臣的态度 , 也比赵匡胤大方得多 。
后来为什么变了呢?
先变的是功臣们 。
剧透历史|也搞杯酒释兵权,避免留个残暴的名头呢?,朱元璋为何不学赵匡胤
文章图片
第一个是胡惟庸 , 他当丞相时间长了 , 心就大了 。 在朝中遍植朋党 , 打击异己 , 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 。 这一点朱元璋还可以忍受 , 因为他本来也是偏心淮西集团的 。
但胡惟庸独断专行 , 擅理朝政 , 许多生杀予夺的重大案件 , 本来应该请示皇帝 , 他却自己做主处理了 。 长此以往 , 必然导致丞相专权、皇权旁落 。
朱元璋辛辛苦苦坐上龙椅 , 可不是为了当个挂名皇帝 , 对此极为不满 。
胡惟庸也发现朱元璋对自己不同以往 , 他挺有危机感 , 四处联络依附自己的大臣 , 还勾结倭寇 , 准备在时机成熟时来场政变 。
但事情还没爆发出来就被告密了 , 朱元璋以此案为契机 , 扫清了胡惟庸在朝中的势力 , 巩固了皇权 。 多年后李善长还受了牵连 。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 朱元璋要是对胡惟庸“杯酒释兵权” , 有用吗?胡惟庸放得下到手的权力吗?就算他放得下 , 他的党羽也放不下 , 假设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 , 也许“黄袍加身”的戏码会再次上演 。
剧透历史|也搞杯酒释兵权,避免留个残暴的名头呢?,朱元璋为何不学赵匡胤
文章图片
还有蓝玉 , 朱元璋制裁他 , 表面上是因为怀疑蓝玉要造反 , 实际上是因为朱标死了 。
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呢?
是这样 , 朱标的太子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 , 而常遇春是蓝玉的姐夫 , 也就是说 , 太子妃是蓝玉的外甥女 。 朱元璋给朱标选择这门亲事 , 就是想让常遇春和蓝玉成为朱标的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