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大臣权威的形成( 二 )


倘若他们趁着陛下疲倦之时 , 擅自做主 , 窃弄权威 , 大臣见他们能影响国事 , 也就会顺势趋向他们 。
一旦有此弊端 , 私结朋党 , 褒贬毁誉就会兴起 , 功过赏罚必定颠倒 , 走正路努力向上的或许会被阻塞 , 而曲意逢迎左右近侍的却能显贵 , 他们抓住空子就钻 , 看到迹象就干 。 陛下既然亲信他们 , 就不会有所猜疑 。
本来 , 按道理来讲 , 陛下应该广听各方面意见 , 兼听则明 , 那么 , 左右近侍的形迹自然就一目了然 , 无所遁形 。 但事实上 , 有的朝廷大臣会害怕进言不妥而被左右近臣怨恨 , 因而不敢上报陛下 , 与他们对抗 。
我认为 , 陛下应该静神沉思 , 垂听舆论 , 全面观察 , 如果发现有些事物不尽合理 , 或是不适当的 , 就要改换曲调 , 这样才不会被左右控制 , 远可以和黄帝、唐尧的功劳相比 , 近可以使武帝、文帝的政绩发扬 。
可是 , 君王不可能独自承担天下的全部事情 , 必定要托付于人 。 如果把政事委任给一个臣属 , 除非此人有周公旦的忠心 , 管仲的公道 , 否则不免出现弄权败官的弊病 。
当今之世 , 栋梁之才虽然很少 , 但德行称职 , 才智可任 , 忠信尽力 , 各司其职的人 , 还是找得到几个的 。
千万不要让圣明之朝出现恶吏专权的丑名啊 。 ”
曹叡没有接受劝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