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托娃|来自伏尔加河畔的作曲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有关纪念活动上,常常看到一位坐在钢琴边弹琴的老人。她身材矮小,有力的双手娴熟地在琴键上飞舞,弹奏出的旋律与整个乐队的演奏融为和谐的交响,感染着每一位观众。她不时扭头看看指挥,用眼神与独唱演员互动……她就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亚历珊德拉·巴赫慕托娃。
巴赫慕托娃今年已92岁,依然精神矍铄,活跃在俄罗斯音乐界。她从小就显示了出众的音乐才能,4岁创作小歌剧《公鸡歌唱》,11岁已能登台演奏自己写的音乐作品。卫国战争前,巴赫慕托娃已小有名气,在一些报刊的音乐评论里常能看到她的名字,在纪录片《少年音乐家》中也曾出镜。卫国战争虽让她的音乐之路中断了两年,但巴赫慕托娃最终还是完成了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研究生学业,走上了专业作曲家的道路。
慕托娃|来自伏尔加河畔的作曲家】1953年,巴赫慕托娃的毕业作品《交响组曲》标志着她作为专业作曲家的创作生涯开始。她的音乐创作体裁多样,以歌曲居多,这些歌曲既继承了俄罗斯民歌的传统,又吸收了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旋律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她的歌曲充满崇高理想和乐观精神,鼓舞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敢于向命运挑战,展现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巴赫慕托娃谱写的歌曲反映俄罗斯现实生活,涉及20世纪俄罗斯社会的重大事件,若把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部20世纪后半叶俄罗斯社会生活的音乐编年史,具有很高的艺术史价值。如今,巴赫慕托娃已走过近70年的音乐创作历程,共创作了400多首不同题材的歌曲,成为继杜纳耶夫斯基、布朗杰尔、索洛维耶夫·谢多伊等著名作曲家后的又一位俄罗斯歌曲创作大师。
巴赫慕托娃来自伏尔加河畔,俄罗斯大地和伏尔加的河水养育了她,祖国在她心中地位神圣。卫国战争期间,她目睹了人们为保卫祖国与法西斯浴血奋战,感受到他们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加深了她心灵深处对祖国的热爱,她将这种爱化为音乐旋律。
1958年,导演费·菲利波夫执导的影片《在那一边》展现共青团员在国内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影片主人公马特维耶夫深入白军后方,在巷战中壮烈牺牲。影片公映后,主题歌《歌唱动荡的青春》很快传遍全国,年轻作曲家巴赫慕托娃也因此成名。这首主题曲歌颂爱国主义、勇敢的斗争、纯洁的友谊和美好的爱情,催人奋进,奠定了巴赫慕托娃日后歌曲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歌曲的独唱部分旋律高亢激越、铿锵有力,重唱部分和声优美、旋律抒情。全曲最后以充满浪漫情感的副歌结束:听,风雪喧嚷/看,流星在飞翔/我的心向我呼唤/去动荡的远方。
爱情是俄罗斯歌曲的主题之一,巴赫慕托娃的创作也不例外。女作曲家歌颂的爱情不是花前月下的漫步,而是战斗里的友谊和劳动中的爱情。爱情歌曲的主人公是在战火中与心爱的人“勇敢地穿过风和浪”的姑娘,是不怕牺牲飞往太空的宇航英雄,是在西伯利亚不惧严寒开垦荒地的青年男女,是在茫茫荒原上勘探、让爱更加灿烂的地质队员……
在巴赫慕托娃谱写的爱情歌曲中,献给宇航员的《柔情》几乎家喻户晓。20世纪60年代是苏联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成为宇航员是许多俄罗斯青年的梦想。巴赫慕托娃深知这份职业的危险,每一次太空飞行都是生死考验,因此,她捕捉一位宇航员妻子的内心独白,写出《柔情》一歌:
离开你呀,脚下的地球变空……
叫我如何来消磨光阴?
尽管花园里落叶依旧,
尽管街上来往车辆匆匆……
离开你呀,地球格外空荡,
你翱翔太空,繁星满天
赐给你脉脉柔情……
这是妻子对在太空飞行的丈夫的“独白”,倾诉她的思念和忧愁。这首歌旋律深沉,直抒胸臆,浪漫地表达出对爱的渴望。20世纪60年代,《柔情》风靡一时,成为宇航员加加林、科马罗夫、莫索洛夫等人最喜爱的歌,还传唱至法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
巴赫慕托娃谱写的《老槭树》《旋律》《我别无选择》等爱情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感情深刻细腻,让人感到纯洁忠贞爱情的甜蜜与美好。她曾经说:“歌曲——这就是爱。”她用歌曲点燃自己的“爱”,用歌曲传递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她用歌曲告诉人们怎样相爱,怎样生活,怎样度过人生。
巴赫慕托娃蜚声世界,她忘记年龄,也没有退休的概念,虽已年过九旬,还在继续音乐创作。近年来,她在音乐剧、协奏曲和歌曲创作上推出新作,仍像年轻时一样,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在俄罗斯音乐会和电视屏幕上,常常能看到巴赫慕托娃充满活力的身影,像常青树般永葆艺术的青春,书写着俄罗斯音乐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