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漫谈|半残废的赵军为啥还能吊打燕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长平之战后
公元前251年 , 赵国经历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后不久 , 意图趁火打劫燕国大举入寇 , 但战争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燕军一败涂地 , 主将被杀、被俘 , 甚至被对方一路追回了本国 , 最后不得不尴尬的求和了事 。
这一戏剧性的事件 , 让燕国成了战国后期的一大笑柄 。 究其原因 , 可以用一句俗话来形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齐、楚、韩、燕、赵、魏、秦 , 虽然并称战国七雄 , 但它们间的差距 , 比如今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得多 。 而燕国在七雄中的地位 , 就类似于法国在五常中的角色 。
有朋友可能认为地盘最小的韩国最弱 , 笔者认为不是这样:韩国虽小 , 但地处中原腹地 ,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 且继承了春秋霸主晋国的部分遗产 , 在冶炼技术方面独树一帜 , 如张仪所说:“带甲数十万 , 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 。 韩国之所以给人以弱小的印象 , 只怪它离秦国太近 , 而且刚好挡在人家东出的路上 , 可谓是倒了大霉 。
文章图片
现在说说燕国到底有多弱 。
当时 , 燕王之所以决定攻赵 , 是受了燕相栗腹的蛊惑 。 当时的赵国连续经历长平之战、邯郸之围没几年 , 残破、凋敝的景象估计比较明显 , 这位老兄前往邯郸为赵王祝酒归来后 , 产生了这样的严重战略误判:
赵国的青壮年都死在长平了 , 现在正处于极度虚弱期 , 可以趁他病、要他命 , 起兵前去占占便宜 。
但显然这位老兄数学不怎么好 , 或者脑子不太灵光 。 赵国虽损失了45万青壮年 , 但仍比燕国强大得多 。
文章图片
从很大程度上而言 , 在农耕时代 , 人口就代表着生产力 , 也体现着国力 。 《史记·货殖列传》称燕国“地踔远 , 人民希” , 地处偏远 , 虽地方看起来挺大 , 但人口稀少 。 据目前史学界主流观点 , 除了燕国 , 其他六国人口基本都在300万以上;巅峰期的赵国 , 约350万人 , 燕国则仅有约150万 , 还不到赵国的一半 。
因此 , 即使赵国损失了近50万男丁 , 但其绝对人口数仍远超燕国 , 更别说两国军队间存在的巨大质量差距 。
文章图片
赵国人本性就骁勇悍斗 , 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 , 除了鼓励民众练习骑射外 , 还直接招揽了大批游牧民族战士进入赵军序列 , 史书中有原话:“遂胡服招骑射”、“代相赵固主胡 , 致其兵” 。
中原的生产力+游牧民族的机动性 , 使得其后的赵国军队在技术上碾压各国(秦军则胜在战斗意志及纪律性) 。 在战国中后期 , 赵军也是唯一能在野战中多次击败秦军的强悍之师 。
因此 , 当栗腹撺掇燕王攻赵时 , 乐间极力劝阻:“赵四战之国 , 其民习兵 , 不可伐 。 ”(四战之国 , 即四面受敌的国家 , 民众一般较有忧患意识)
而燕军 , 则一向是积弱的代表 , 当初面对齐国大军 , 燕国曾没用40天就被占领全境;后来在乐毅的带领下 , 曾一度雄起;但在乐毅被逼离开后 , 燕军瞬间成了乌合之众 , 被田单秋风扫落叶般赶出了齐国 。
所以 , 面对乐间的劝阻时 , 燕王自知兵员质量比不上赵国 , 撒泼般的说要以二敌一 , 甚至以五敌一 , 但乐间仍说打不过 , 这样一来 , 深感被重重羞辱的燕国君臣不信邪 , 更是铁了心的要对赵国动武 。 不过战争的结果 , 从燕军的配置中就能提前得知:
赵军已经大规模推广灵活机动的骑射了 , 燕军还在沿用春秋时期的战车战术……
文章图片
自从乐毅走后 , 燕国貌似就没有像样的将领了 , 此次攻赵 , 燕军兵分两路 , 统帅是栗腹和卿秦(完全不知名) , 燕王自己也亲自上阵;
- 我的公正史评|令蜀汉难以挽回的走向毁灭!,诸葛亮一次严重失误
- 我的公正史评|知道数量后皇帝将他剥皮!,明史“大将军有多少干儿子”
- 清欢坦然面对|正史和三国演义,还是有“出入”的,三国历史上的几个冷知识
- 吉祥说历史|严颜为何离奇失踪?来看正史怎么说,张飞义释严颜
- 历史漫谈君|遭受非人折磨,最终为何却能实现精彩复仇呢,他被同门师弟迫害
- 贝贝拾遗|刘备究竟杀了几位大将?至少这五位都死在他手上,正史中
- 博野史说|诸葛亮另有苦衷,马谡被斩是因为失去街亭?正史中早已说得明白
- 史者说|野史又是什么?野史所记载的内容真实吗,正史是什么
- 历史大百家|却比演义更加可怕,关羽是如何斩颜良的?正史中老老实实的记载
- 历史漫谈君|《三国演义》为何只写魏蜀吴,而遗忘一个呢,三国时期共四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