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SA2副主席孙滔:R16标准对5G大三角能力进行完善,3GPP

7月9日 , 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3GPPSA2副主席孙滔从总体架构上解读了R16对5G大三角能力的完善 。
通信世界|SA2副主席孙滔:R16标准对5G大三角能力进行完善,3GPP
文章图片
基于新核心网补齐IoT特性
从网络领域来看 , eMBB定义了新的5G核心网 。 孙滔表示 , 在大连接方面 , R16标准首先基于新的核心网补齐了IoT的特性 , 同时R16标准结合5G的特点做了少量的更新 。 据悉 , IoT的标准从3GPP在R10的时候开始引入 , 从2010年开始历经了大概10年的时间和6个Release的历史 , 定义了IoT一系列的能力 。
R16中对CIoT发13个特性进行了定义 , 大部分特性延续了之前CIoT的能力 , 比如小包的传输覆盖及事件监控的增强以及在高时延通信中增加了下行数据发送状态的测试 。 同时 , CIoT特性还有少量的新增 , 如NB-IoT终端的定制的DRX物质的增强和统一的API接口 。
同时 , R16新空口方面的标准延续了之前4G时代定义的NB-IoT和eMTC的空口标准 。 R16标准中 , 核心网引入了新的5GC核心网 , 以支持大连接的能力 。
孙滔表示:“在有了NB-IoT还有eMTC的网络后 , 即具备大连接的能力后 , 运营商怎么向5G的网络过渡和演进还需要思考 。 ”
进一步定义高可靠低时延
在uRLLC即低时延高可靠方面 , 在网络架构领域 , R15标准对边缘计算进行了定义 , 即定义了把网关下沉到边缘来支持低时延的能力 。 R16标准进一步定义了数据的高可靠 , 所谓高可靠即能够使用超达到99.999%甚至99.9999%的数据传输可靠性 。
R16标准提供了两类方案 , 第一个方案是终端和业务端对端的双电路方案 , 即终端和业务网络对端服务器的协商 。 在终端建立连接的时候 , 会建立两个连接 , 这两个连接把数据进行双份的复制 。 第二类方案是在基站和核心网之间进行双链路的复制 。 “第一个方案对终端和业务侧的要求较高 , 第二个方案对网络侧要求较高 。 第二个的方案中 , 通过基站数据的复制以及核心网关之间的协同进行双录的列入 。 ”孙滔如是说 。
R16标准还将低时延和快速的移动性结合在一起 。 网关下沉到边缘之后 , 当用户快速移动 , 怎么保持业务的连续性、提升用户的体验 , 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在R16标准中 , 当用户在边缘的网关发起业务流后 , 所有的业务都在最近的边缘业务计算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 当终端快速移动时 , 就在新的网关下建立一个新的连接 。 原来的流量还是会通过新的通道走到原来的服务器上 , 新的流量会走到新的业务服务器里面 ,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化的最大化的降低对用户的业务体验的影响 。
另外 , R16标准还在uRLLC方面对端到端低时延的测量进行了定义 。 通过控制面及时掌握当前端到端时延情况 , 辅助网络拓扑调整或QoS调整 。 第一类是进行端到端的测量 , 网络侧通过控制面的服务器控制面的功能 , 这边SMF是绘画控制的功能 , 把测量的要求下的基站和网关激战会测量基站和Uu和终端之间的试验 , 网关会测量基站和核心网网关的时延 。 第二个方法是逐段测量控制面 , 会把测量的需求通过基站告知给网络网关 , 基站和网关分别测量两段的实验之后上报给核心网的控制 。
目前 , 网络传输的方式有5G、光纤和WiFi-6 。 孙滔表示:“作为运营商 , 在固定和移动融合中怎么能够尽可能用各种连接能力去提升用户的体验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 ”在固定和移动融合中 , 5GR16标准中 , 通过5GC的核心网支持固定接入和Wi-Fi接入 , 固定接入即家庭网关 。 另外在固定的光纤外 , 通过Wi-Fi和5G能够进行多流并发 , 实现多链路的传输 。 R16能够把Wi-Fi的流量和5G的网络更好地协同在一起 , 从而把一个业务流跑在多个网络上 , 最大化地提升eMBB的能力 。
5G垂直行业的三大技术拓展
在R16标准的垂直行业拓展方面 , 孙滔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 , 即无线局域网、5G专网和5GTSN 。